震惊!年轻人捡漏烂尾车 售后风险不容忽视 “7.5万就能开走哪吒”,专家:贬值率高达60%!!
创始人
2025-11-10 15:04:09
0

  年轻人捡漏烂尾车 售后风险不容忽视

  【年轻人捡漏烂尾车 售后风险不容忽视】十二万买高合,七万五开走哪吒,年轻人抄底倒闭车企的“烂尾车”,看似捡了大便宜,却可能踏入无尽的售后深渊。11月10日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倒闭车企的“烂尾车”,哪吒、极越和高合等一众早已宣布破产的新势力品牌,都在他们的“抄底”名单里。11月6日,有车主表示,因为倒闭,才有好价;还有车主称,车企没了,才买得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表示,当下,不少年轻消费者购车预算有限,却对新技术、新产品满怀憧憬与向往。于是,他们选择购买倒闭车企的车辆,以此来实现自己的购车梦想。然而,市场中也存在着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那些看似能让人“捡漏”的“倒闭车”,背后实则潜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隐忧。诸如售后体系陷入瘫痪、维修服务无处可寻、车机系统突然断联等问题,都极有可能在购车之后成为令人头疼不已的“麻烦源头”。事实上,选择在市场逆势中购车的年轻人并非只是个别现象。在广州经营二手车行的陈先生(化名)透露,在他所经营的车行里,高合品牌全系列的新车与二手车均有陈列出售。而在购车群体当中,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这些年轻人在购车时,除了被车辆时尚的外观所吸引之外,性价比也是他们重点考量的关键因素。

  以高合Hiphi Y车型为例,2023年7月该车型正式发售时,官方给出的指导价在33.9万至44.9万元这一区间。然而如今,在陈先生的车行里,这款车型的最低售价仅仅只需12万余元。陈先生表示,他并不担忧这些车的销售情况。毕竟,虽然高合品牌的车源相对较为稀缺,但前来咨询购买的人却络绎不绝。在生意最为火爆的时期,他的店里一个月能够成功售出20多辆高合汽车。

  针对年轻人“抄底”烂尾车这一现象,11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发表看法称,部分年轻消费者由于购车预算有限,但内心又对新技术、新产品满怀向往,于是便通过购买倒闭车企车辆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购车梦想。

  曾几何时,开上BBA(奔驰、宝马、奥迪)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然而,如今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奔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1-9月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50.3%,从78亿欧元降至38.7亿欧元。主要原因正是中国市场业务的疲软。“我们向中国疯狂卖车的时代已经结束”,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财政部长达尼雅尔·巴亚兹坦言。为什么年轻人对传统豪车不再热衷?购车成本是首要问题。美国新车平均价在2025年5月飙到了48699美元,几乎是30年前的3倍。随之而来的保养费、车辆税、保险费等一系列持续支出,更是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在日本,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年均收入约为267万日元,而一辆普通乘用车的价格动辄突破400万日元。在东京、大阪这类都市地区,每月支付的停车费,几乎抵得上一套公寓的月租金。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关键因素。与上一代“身份彰显型”消费不同,35岁左右的豪车用户更追求“自我体验”,65%的受访者将智能化、个性化列为购车首要标准,而非单纯的品牌溢价。

  当传统豪车让年轻人高攀不起,倒闭车企的“烂尾车”却因极高的性价比成为了新的选择。“车企倒闭了,才买得起这么好的车。”这是许多购买烂尾车的年轻人的共同心声。曾经售价73万的高合HiPhi X,如今18万就能提车;哪吒L 310闪充pro版本原价14.99万,倒闭后优惠加补贴,落地仅7.77万。这些年轻人不看品牌光环,只盯核心配置:宁德时代电池、高通8295芯片、双叉臂悬挂。一位花14.8万拿下极越07的程序员坦言:“赌的就是宁德时代比车企活得久,智能驾驶都是浮云,代步才是刚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分析,部分年轻消费者购车预算不多,但也对新技术、新产品向往,他们通过购买这种倒闭车企车辆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购车愿望。

  实用主义消费观在年轻群体中盛行。他们更在意“能不能开”,而非“品牌溢价”。甚至有人把“烂尾车”当“过渡品”:“开个三五年,换辆新车,亏的钱也不多。”

  然而,捡漏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接手烂尾车的风险很快便浮出水面。售后无保障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车企倒闭后,4S店关门、配件停产,维修成了大难题。哪吒车主黄明谦无奈地说:“车机断了网,自动泊车用不了,想换电池得拆解旧车,成本比车残值还高。”极越车主小林的经历更惨:“前保险杠等了半年,只能自己从二手平台找拆车件。”保险难续保是另一大困扰。保险公司把“烂尾车”列入“高风险名单”,车损险拒保是常事。高合车主陈先生表示:“现在只能上交强险,万一撞了,修车钱得自己掏。”即使有第三方接手售后,问题也未必能解决。极越倒闭后,虽然有吉利兜底,但车主的体验依然艰难。

  一位车主反映:“说的好听是有地方维修,但实际上维修是要等配件到货的,而对于具体等待期限,问就是说不准。”更令人担忧的是,车辆一旦发生碰撞,可能面临无法修复的困境。一位威马EX5车主在车辆倒闭后发生碰撞,前往多家修理厂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无匹配零部件,修不了。最终,她只能将自己的爱车进行报废处理。

  除了售后困境,烂尾车还面临着资产急剧贬值的风险。“烂尾车”的二手残值低得惊人。哪吒2022年11月买的车,2025年只值6万,贬值率超60%;威马车主蔡先生的车,2022年17万买的,2025年只值6万,还卖不出去。这些现实问题让车主的维权之路异常艰难。车企破产后,资产清算优先偿还债权,车主的售后诉求很难得到优先满足。自发组织的车友群、社交媒体发帖,更多是“抱团取暖”,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有车主在车身尾部贴上“绝版车,修车巨贵,请勿靠近”的字样,每次上路都提心吊胆,生怕发生碰撞后不好修。这种无奈的自保之举,折射出烂尾车主的普遍焦虑。

  面对烂尾车带来的问题,第三方维修店嗅到商机,纷纷推出“烂尾车专项服务”。车友群里也藏着各种拆车件渠道,有人专门整理“倒闭车型维修地图”。甚至有车主花1.2元下载维修手册,对着视频DIY修复了车窗升降器。这些自发形成的解决方案,虽然暂时缓解了部分问题,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业内专家指出,捡漏“烂尾车”的本质是“性价比与风险的博弈”。他们愿意承担售后风险,是因为“预算有限”;他们选择“烂尾车”,是因为“配置够高”。但需要提醒的是,“捡漏”不是“占便宜”,“烂尾车”的风险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对于如何避免买到烂尾车,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关注品牌的“基本面”:是否有持续的融资能力?技术研发是否有核心壁垒?产品销量是否能形成规模效应?

  若品牌过度依赖单一资本、产品力平平且销量低迷,需警惕其经营风险。一个汽车品牌若想实现规模效益,按照圈内最早的说法,年产销大概是在50万辆,才能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议价能力。照此月销量大概得达到4万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