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曝光被薅羊毛的医保卡
【央视曝光被薅羊毛的医保卡】“药店都能解决,主要是能刷医保”“终于有地方可以花了”!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多地药店和企业违规将日用品伪装成医疗器械,诱导消费者用医保卡支付。记者调查发现,牙刷、面膜、防晒袖等商品换名为“医用器械”后可刷医保,一些企业甚至靠此获数千万元订单,个别护肤品牌通过医保结算套取资金达数百万元。在这场黑色产业链中,部分企业单笔订单金额超9000万元,个别护肤品牌年套取医保资金达600万元,全国超2万家药店沦为“套现工具”。在兰州市佛慈大药房某门店,“兰肌慕”“医妍集”等品牌的“医用护肤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些标有“第二类医疗器械”编号的产品,包装上赫然印着“适用于医美术后创面护理”,但销售人员却坦言:“这就是日常护肤品,和医疗没关系。”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并非孤例。记者在河南郑州张仲景大药房发现,标称“医用敷贴”的产品实为普通面膜;在四川成都泉源堂大药房,美瞳隐形眼镜被包装成“000”编码的“医疗器械”;而在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一款名为“牙科用毛刷”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经店员证实与普通牙刷无异。“只要备案成医疗器械,就能刷医保。” 河南省超亚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总向记者揭露了行业潜规则。该公司生产的“医用隔离垫”,实际是防晒冰袖,却因标注“病人护理防护用品”成功纳入医保目录。2025年,超亚公司通过与头部连锁药店合作,将此类产品铺入全国2万家药店,单笔订单金额高达9000万元。
“在部分地区,‘医用隔离垫’能走医保,但普通防晒用品不行。”许总直言,企业利用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门槛低的特点(仅需简单备案,无需临床试验),将日用品“洗白”为医疗产品。这种操作不仅规避了《社会保险法》中“医保基金仅限医疗支出”的规定,更让企业以“医用级更安全”为噱头,将产品溢价30%—50%销售。
在这场骗保狂欢中,药店是关键一环。兰州佛慈大药房某门店负责人透露:“‘药妆’产品线利润比药品高20%,且医保结算能吸引更多客流。”据湖南慕雪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妍集”品牌方)披露,其产品六成销售额通过医保支付,仅甘肃省佛慈大药房渠道年套取资金即达600万元。
更隐蔽的套现手段正在蔓延。 2025年,武汉警方破获一起跨省骗保案,犯罪团伙通过“收卡—刷卡—套现—寄递—销售”链条,两年内套取医保资金200余万元。药店店员周某远程扫描消费者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为幕后金主购买名贵药材并寄往福建、广东等地。该团伙涉及全国21个省市,80余名参与者包括药店工作人员、职业骗保人、持卡人等。
“部分药店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 医保稽核专家指出,一些药店通过虚增药品库存、伪造购药记录、协助持卡人冒名购药等手段,将医保基金转化为现金或实物。例如,江西省新余市盛德大药房将保健品串换为医保药品,两年内违规结算4.7万元;湖南省湘西州益丰大药房通过“无库存药品”报销,单店骗保7.6万元。
面对猖獗的骗保行为,国家医保局自2023年起启动“最严监管”。2023年,全国共曝光10起典型骗保案例,涉及药店2000余家,追回医保基金超2亿元。处罚措施包括:首先,解除医保协议:吉林省四平市诚信永红大药房因串换药品被取消定点资格,三年内不得申请;其次,高额罚款:江西省新余市盛德大药房被处4.5倍罚款,合计14.5万元;最后,刑事追责:武汉骗保案中,22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移送起诉,主犯或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技术手段成为监管利器。 2025年,国家医保局上线“医保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药品进销存、购药人行为轨迹等数据,精准识别异常交易。例如,系统发现某药店夜间频繁销售“名贵药材”,但监控显示无人购药,最终揭露远程刷卡骗保链条。
“医保基金是‘看病钱’‘救命钱’,容不得半点侵蚀。”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医保基金安全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日用品伪装医疗器械”“空刷医保卡”等行为,并建立药店“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禁入。
在这场黑色交易中,部分消费者误以为“医保卡里的钱不用白不用”,却不知已涉嫌违法。根据《社会保险法》,以欺诈手段骗取医保基金超3000元即构成犯罪,可处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2025年,江门市一名消费者因冒用亡夫医保卡购药被罚96元,虽金额较小,但其行为已被录入医保信用系统,影响未来就医报销。“医保卡不是购物卡,更不是提款机。” 北京市医保局提醒,个人账户资金虽归个人所有,但必须用于医疗消费。消费者若发现药店违规刷医保,可拨打12393医保服务热线举报,查实后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
骗保乱象暴露出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漏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指出,当前个人账户资金沉淀量大(全国超1.2万亿元),但使用范围狭窄,导致部分消费者产生“套现”冲动。他建议,可探索扩大个人账户适用范围,如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体检费用等,减少“资金闲置”引发的违规需求。与此同时,药店行业亟待规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达62万家,但其中30%存在违规经营记录。协会秘书长张捷呼吁,应建立药店信用评级体系,对诚信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违规企业实施熔断机制。医保基金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当我们在药店刷医保卡购买“医用面膜”时,或许该思考:这笔钱本可用于救命,还是该被浪费在“伪医疗”的消费中?答案不言而喻。唯有监管、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才能守住这道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