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舰上有“哪吒”
【福建舰上有“哪吒”】11月5日,海南三亚某军港,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在万众瞩目的舰载机编队中,一款被亲切称为“哪吒”的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引发全网热议。这款以中国神话人物命名的战机,凭借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尖端技术,成为福建舰战斗力跃升的关键支撑,更以“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的传奇形象,点燃了全民对国产航母装备的自豪与期待。“两台发动机与起落架短舱连成‘三头’,折叠机翼搭配四垂尾化作‘六臂’,螺旋桨旋转如风火轮,红色标识圈恰似混天绫。”航空工业一飞院院长耿延升在央视镜头前揭秘“哪吒”昵称的由来。这款全球首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不仅在命名上充满文化自信,其设计更暗藏诸多突破性技术。“三头”结构:为适应航母弹射起飞需求,空警-600采用双发短舱与前起落架一体化设计,形成独特的“三头”布局。这种设计在保证弹射强度(前起落架需承受30吨级过载)的同时,优化了机身重心分布,使飞机在300米短距起飞时仍能保持稳定姿态。“六臂”操控:传统预警机多采用单垂尾或双垂尾,而空警-600创新性采用四垂尾设计。这一改变源于舰载机对低空抗扰性的严苛要求——当机翼折叠后,四垂尾可提供更强的方向稳定性,确保飞机在复杂海况下的操控精度。实验数据显示,其横向稳定性较传统设计提升40%,可抵御8级侧风干扰。“风火轮”动力:螺旋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视觉效果,恰似哪吒脚踏的风火轮。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套动力系统需承受舰面高盐雾、高湿度环境的腐蚀挑战。研发团队为发动机叶片涂覆纳米级抗腐蚀涂层,并通过上千次台架试验验证,使其寿命突破5000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福建舰的作战体系中,空警-600不仅是“千里眼”,更是“最强大脑”。其搭载的数字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600公里,可同时跟踪200个空中目标,并能通过数据链系统将战场信息实时共享至整个航母编队。这种“感知-决策-指挥”一体化能力,使中国航母首次具备真正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折叠机翼的“跳舞式”试验:为适应舰载机库的有限空间,空警-600的机翼采用扇形折叠设计。在航空工业一飞院的实验台上,研发团队进行了1372次开合测试,模拟了阵风、暴雨等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的15秒快速折叠技术,较美国E-2D预警机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电传飞控的“智能修正”:传统螺旋桨飞机因发动机同向旋转易产生偏航力矩,而空警-600通过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补偿。飞行员刘泽华回忆:“在模拟弹射起飞时,系统能实时修正气流扰动,就像有位隐形副驾驶在辅助操作。”这项技术使飞机在30节侧风条件下的起飞成功率提升至99.2%。
人机工效的“极致追求:从驾驶舱布局到仪表显示,研发团队进行了11轮飞行员评估优化。例如,将关键信息显示在飞行员平视范围内,减少低头操作;采用触觉反馈座椅,在超低空飞行时通过震动提示地形变化。这些细节设计,使空警-600的飞行品质达到国际同类机型顶尖水平。
在空警-600的研制团队中,27岁的总师助理刘泽华的故事颇具代表性。这位2023年刚入职的年轻人,在运-20总师唐长红的启蒙课上被深深震撼:“唐总说,二十年前设计飞机时,连风洞试验都要排队等设备,而现在我们同时推进多个重大项目。”这种时代机遇,让刘泽华和同事们以“哪吒闹海”的冲劲投入研发。
“师傅带徒”的传承:刘泽华的工位旁,是参与过歼-10、运-20研制的资深专家刘希美。“以前新人要打杂三年,现在项目周期紧,必须快速成长。”刘希美坦言。在空警-600团队中,80后副总师占比超半数,他们用“白加黑”的攻坚模式,将原本5年的研制周期压缩至3年。
“敢想敢为”的创新文化:在讨论机翼折叠方案时,年轻设计师提出“扇形折叠”构想,起初被质疑风险过高。但团队通过3D打印模型验证、风洞试验优化,最终攻克了气动弹性变形难题。这种“不设限”的思维,正是“哪吒精神”的现代诠释。
当空警-600以“哪吒”之名划破长空,它承载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宣言。从歼-20的“威龙”到运-20的“鲲鹏”,再到如今的“哪吒”,中国军工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科技的力量象征。
这种自信,源于硬实力的支撑。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空警-600的预警指挥能力、歼-35的隐身性能,共同构建起中国航母编队的“铁三角”。正如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所言:“中国发展航母,不针对任何国家,只为守护和平。”
站在三亚军港的甲板上,望着“哪吒”与福建舰共同组成的钢铁舰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艘航母的入列,更是一个大国走向深蓝的坚定步伐。当神话照进现实,当传统赋能科技,中国装备正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这故事里有对历史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