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古老的“锁绣” 针尖上的大汉风华重现人间!
创始人
2025-11-09 15:03:09
0

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古老的“锁绣”

  【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古老的“锁绣”】11月8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一则消息引发考古界震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军在会上披露,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纺织文物里,惊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锁绣”实物。这些穿越两千年的丝线,不仅以艳丽色彩颠覆了人们对古代织物保存的认知,更以精密针法揭开汉代刺绣艺术的巅峰密码。此次发现的锁绣残片,主要附着于南回廊漆箱残片与棺板正面。尽管织物本体因长期浸水已严重腐朽,但锁绣的针法轨迹与纹样轮廓仍清晰可辨。考古团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绣线采用朱砂染色,历经两千余年仍保持朱红色泽,未见明显褪色。“这种色彩稳定性堪称奇迹。”参与修复的纺织考古专家指出,“朱砂作为矿物染料,其着色力与抗老化性能远超植物染料,但能在完全饱水环境中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更令人惊叹的是,部分残片上每厘米竟有9—11个锁环,1毫米宽度内可并排两行锁绣,其精密程度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乘云绣”、北京老山汉墓的“长寿绣”如出一辙。锁绣,因其绣线形成环环相扣的锁链状结构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的刺绣技法之一。据《中国刺绣史》记载,这种针法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觯附着物、山西横水西周墓荒帷痕迹中,均发现类似锁绣结构。但此次海昏侯墓出土的实物,将锁绣技艺的成熟期明确锁定在汉代。“闭口式锁绣是主流。”杨军研究馆员现场演示了复原针法:第一针在纹样根部起针,落针时将线兜成圈形;第二针在线圈中间起针,两针间距仅1—2毫米,随后拉紧前一线圈。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连绵不断的锁链纹。“这种针法要求针脚均匀细密,链条排布需灵动流畅,稍有偏差就会破坏整体韵律。”专家对比发现,海昏侯墓锁绣与马王堆“乘云绣”在云气纹表现上异曲同工,均通过多行锁绣组合呈现复杂图案。而与老山汉墓锁绣棺罩相比,海昏侯墓残片的锁环密度更高,显示西汉中期刺绣技艺已达极致。

  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锁绣残片进行逐针分析。扫描电镜显示,绣线直径仅0.1—0.2毫米,表面光滑无纤维断裂,证明汉代已掌握高捻度丝线加工技术。

  “更惊人的是染色工艺。”纺织化学专家指出,朱砂染色需经过选矿、研磨、媒染等多道工序,而海昏侯墓绣线中的朱砂颗粒均匀分布于纤维内部,说明当时已能控制染料渗透深度。“这种技术直到宋代才在《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汉代工匠显然已掌握核心工艺。”

  考古团队还发现,锁绣残片底部衬有平纹绢地,部分区域加施漆层。这种“绢地锁绣+漆饰”的复合工艺,既增强了织物强度,又通过漆层隔绝空气,为色彩保存创造了条件。“这反映出汉代纺织业已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杨军总结道。

  海昏侯墓锁绣的发现,为汉代纺织技术传播路线提供了新证据。对比同时期新疆尼雅遗址、蒙古诺音乌拉墓地出土的锁绣文物,专家发现三者针法结构高度相似,证明这种技艺曾沿丝绸之路广泛传播。

  “海昏侯墓的锁绣证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汉代纺织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指出,“结合江西地区自古以来的养蚕传统,可以推断汉代已形成从原料生产到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更值得关注的是,锁绣残片与同时期青铜器、漆器上的云气纹形成呼应,揭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在物质文化中的渗透。“这些锁链般的纹样,既是技术巅峰的体现,也是汉代人追求‘与天同构’的精神写照。”文化学者如此解读。

  当显微镜下的锁绣针脚与电脑模拟的复原图案重叠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千年前工匠的指尖绝技,更是一个文明对技术极致的追求。从商周锁绣的萌芽,到汉代锁绣的巅峰,再到丝绸之路上技术传播,这项古老技艺串联起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

  “这些绣线是穿越时空的信使。”杨军在研讨会上感慨,“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炫耀辉煌的过去,而在于发现那些被泥土掩埋却依然闪耀的文明基因。”

  如今,海昏侯墓的锁绣残片正躺在恒温恒湿的考古实验室里,而关于它们的解读仍在继续。当科技与人文相遇,当传统与创新交融,这些沉睡两千年的丝线,终将织就出中华文明更绚丽的未来图景。正如锁绣的环环相扣,文明的传承亦需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每一环,让历史的针脚在当下延续永恒的韵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