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论文火了 宇树科技王兴兴回应
【硕士论文火了 宇树科技王兴兴回应】近日,一则“硕士论文火了”的热搜话题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推至舆论中心。网友“考古”发现,其2016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中,不仅提出了如今宇树机器狗的雏形,更精准预判了电驱式机器人技术路线,甚至预言了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趋势。这场跨越十年的“预言成真”,让公众对这位90后科技创业者的远见与坚持惊叹不已。王兴兴的硕士论文完成于2016年,却以超前的视角提出“电驱式机器人”方案。彼时,全球机器人领域的主流技术是液压驱动,包括波士顿动力等顶尖团队均将研发重心放在液压系统上。而王兴兴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液压驱动成本高、结构复杂,电驱方案凭借低成本、高可控性,将成为中小型四足机器人的主流选择。”这一判断在十年后得到验证。如今,波士顿动力等企业已全面转向电驱技术,而宇树科技凭借论文中提出的XDog机器狗原型,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论文中设计的XDog采用全电驱动,每条腿配备两个连杆和三个自由度,机身框架由铝合金和碳纤维制成,成本仅1-2万元,却能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这些设计理念,如今已成为行业标配。“当时想到方案时,甚至想过辍学创业。”王兴兴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回应称,2013年他便构思出XDog方案,但因资源有限,直到2015年带着XDog参加上海机器人设计大赛并获二等奖后,才拿到200万元天使投资,于2016年正式创立宇树科技。王兴兴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就读于上海大学,入职大疆仅两个月便辞职单干。这样的背景在精英云集的机器人领域显得“非典型”,但他用行动证明了“技术洞察力”的价值。
“2009年我就做过人形机器人,但当时看不到商业化希望。”王兴兴坦言,早期人形机器人因技术限制无法实用,宇树科技因此专注四足机器人领域。直到2022年,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迎来发展窗口期,宇树科技才凭借四足机器人积累的技术经验,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宇树发布G1双足人形机器人,将价格下探至9.9万元,引发行业震动。
这种“前瞻布局+灵活调整”的策略,让宇树科技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公司已确定将于2025年底提交IPO申报文件,被业内评为“机器人领域最受期待的IPO之一”。
王兴兴的论文走红,不仅因其技术预判,更因其中蕴含的“科技创业哲学”。他在论坛上寄语创业者:“科技领域必须超前,要想象未来应该做什么方向。只要方向不错,必然可以成功。”
这种“远见哲学”体现在宇树科技的每一个选择中。例如,论文中强调的“性价比”思维,成为公司立足之本。XDog的设计通过优化腿长、连杆数等参数,在低成本下实现高稳定性;而G1人形机器人则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制造门槛。这些理念让宇树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
“起步难也有好处,因为别人进不来。”王兴兴认为,超前领域虽面临挑战,但一旦突破,将形成技术壁垒。例如,宇树科技早期自主研发电机、激光雷达等核心零件,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后来者难以复制的优势。
王兴兴的故事引发科技圈广泛共鸣。一位机器人行业工程师评论:“他的经历证明,科技创新不只属于名校和大厂。对技术的热爱和坚持,足以让‘草根’逆袭。”
这种“草根力量”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从论文中的理论推导,到实验室里的原型机,再到全球市场的商业化产品,王树科技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传统企业数十年的路。王兴兴的本科借阅记录显示,他曾7次借阅《游戏编程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对跨学科技术的探索,或许正是其创新力的源头。
当公众为王兴兴的“十年预言”惊叹时,更应看到其背后的深层启示:在科技革命浪潮中,远见与坚持是突破重围的关键。从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从学术理论到商业帝国,王兴兴用行动诠释了“创新者定义时代”的内涵。如今,宇树科技正站在IPO的门槛上,而王兴兴的“远见哲学”仍在延续。正如他在论坛中所言:“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服务场景加速落地。”这场由远见者引领的变革,或将重新定义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而王兴兴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年轻创业者:在科技的世界里,没有“太早”的梦想,只有“不敢想”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