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性率上升!这种病毒也开始高发
【阳性率上升!这种病毒也开始高发】近日,多地儿童医院呼吸道门诊患者人数出现明显增长,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近期流感已经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第一的病原体,占比达到17.5%;与此同时,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在一旁“虎视眈眈”,共同构成了一道威胁儿童健康的“呼吸道防线”。面对多种病毒的同时肆虐流行,众多家长陷入了困惑与焦虑之中:孩子究竟感染了哪种病毒呢?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公丕花医生为我们详细梳理了这几种病毒的特征。首先,我们来谈谈流感病毒——这位来势汹汹的“破坏王”。在当前流行的病毒中,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堪称绝对主力,其占比高达98%以上。它并非什么“新面孔”,而是季节性流感中的老牌选手。其显著特点便是症状严重且全身性明显。孩子一旦感染,往往会迅速出现高烧、头痛、浑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那种“一感染就倒下”的体验,多半就是由它引起的。
其次,不得不关注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堪称婴幼儿的“隐形杀手”。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这个名字可能稍显陌生,但它却是2岁以内婴幼儿必须高度警惕的病毒。孩子感染后,通常会出现流涕、咳嗽、低热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然而,对婴幼儿而言,这种病毒却可能引发细支气管炎,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喘息、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因此,家长们务必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状况,以防不测。
最后,是鼻病毒,这个令人不胜其烦的“普通感冒元凶”。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的最常见原因,其症状相对温和,但极具典型性: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尤为显著。尽管鼻病毒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但其极强的传染性使得它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迅速蔓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公丕花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幼儿中较为常见,2岁以内儿童更是高发群体。感染后,患儿会出现流涕、低热、咳嗽等症状,婴幼儿还可能出现明显喘息、哮鸣音,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相比之下,流感则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且症状通常较重。而鼻病毒感染则主要表现为轻症感冒,伴有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
据疾控部门监测,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其在流感病毒中的占比超过98%。有网友将其戏称为“新毒株”,并表示“一感染就倒下”。对此,专家解释称,H3N2亚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常客”,属于季节性流感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王大燕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或感染后发生重症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目前,已上市的流感疫苗均对今年流行的H3N2甲型流感亚型具有预防效果。
为何儿童成为主要目标?
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5-14岁年龄组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灾区,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而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14岁及以下儿童检测阳性率也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主要与儿童免疫系统仍在发育成熟、学校环境人口密集、接触频繁等因素有关。
科学应对,不必恐慌
面对病毒的“多路进攻”,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由此引发的重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她明确表示,目前已经上市的流感疫苗均对当前流行的H3N2病毒有效。对于符合条件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是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一步。
除了疫苗接种,日常生活中也应做到: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多通风:家中和教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规范佩戴口罩。
· 重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提升自身抵抗力。
· 早就医: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或惊厥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病毒高发季是对公共卫生体系和家庭防护意识的一次考验。认清不同病毒的“真面目”,采取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冬”。记住,疫苗是我们的“盔甲”,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我们的“盾牌”,而清醒的认知与及时的应对,则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占比超过98%。部分网友将其称为“新毒株”,并感觉“一感染就倒下”。实际上,H3N2亚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常见面孔”,属于季节性流感最常见的亚型之一。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防范流感或者感染后发生重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而且目前已经上市的流感疫苗均对今年流行的H3N2甲型流感亚型有效。然而,现实中仍有很多人对流感疫苗存在误解,接种意愿不高。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和接受度,是当前防控流感的重要任务。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正确认识病毒、精准识别症状、积极接种疫苗,才能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筑牢健康防线,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