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福建舰最理想母港是台湾
【专家:福建舰最理想母港是台湾】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举行。谈到福建舰母港的设置,军事专家宋涛表示,航空母舰母港的设置优先要考虑如何更方便地进出远洋。“青岛和三亚都不是最理想的母港,它最理想的地方在台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现实”。宋涛专家的观点直指航母作战的核心需求——远洋投送能力。传统上,青岛、三亚等港口虽能满足航母日常维护需求,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在执行西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海任务时,需耗费更多时间穿越岛链。而台湾岛地处第一岛链中枢,若作为母港,福建舰可直面深海,将作战半径扩展至关岛、澳大利亚乃至印度洋,真正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一构想的背后,深植着国家统一的战略远见与前瞻布局。台湾岛,不仅坐拥天然深水良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使其成为扼守东海与南海咽喉要冲的“战略锁钥”。一旦实现两岸统一,福建舰若能部署于此,其战略辐射力将横跨整个西太平洋,同时与南海舰队形成相互呼应、互为犄角的战略态势,共同构筑起覆盖“两洋一海”的全方位、立体化防御体系。正如权威专家所深刻指出:“这绝非简单的港口选址考量,而是将地理禀赋转化为战略主动权的必然抉择与智慧之举。”
福建舰的划时代意义,首先彰显于电磁弹射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实现电磁弹射的航空母舰,福建舰搭载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能效高达90%,这一数据远超美国福特级航母所采用的中压交流技术。这一技术上的飞跃,不仅使福建舰能够同时满足弹射器峰值用电需求与全舰作战系统的电力供应,更在故障率控制与设备兼容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2025年9月,福建舰成功完成歼-35隐形战机与空警-600预警机的弹射起降,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掌握电磁弹射技术并成功实现隐形舰载机起降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航母至今仍未能稳定实现F-35C舰载机的弹射起降。
舰载机体系的跨越,是福建舰的另一大亮点。传统滑跃式航母受限于起飞方式,舰载机无法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受限。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使歼-15T战斗机可携带更多弹药与燃料升空,作战半径提升40%以上。更关键的是,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的上舰,将航母编队的态势感知范围扩展至数千公里,配合歼-35的隐身突防能力,可构建起“侦察-打击-评估”一体化作战链。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使福建舰从单一作战平台升级为“移动的海上作战中枢”。
出动效率的质变,则彻底改变了航母的作战节奏。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仅需90秒即可发射一架战机,满负荷状态下日均可起降270-300架次,远超山东舰日均63架次的水平。这意味着在同等时间内,福建舰能投放更多火力,形成更密集的打击波次。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福建舰的入列,使中国海军首次具备‘轮战部署’能力,三艘航母轮换时,单舰年均执勤时间可从6个月压缩至4个月,既缓解人员疲劳,又延长装备寿命。”
福建舰的入列,不仅是一艘航母的服役,更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其搭载的电磁弹射技术、固定翼预警机、隐形舰载机等“黑科技”,标志着中国跳过了蒸汽弹射的技术阶段,直接进入电磁弹射时代,实现了“技术代际的跨越式发展”。
这种跨越的背后,是中国军工科技“体系化创新”的胜利。从航天领域的数字孪生技术,到导弹领域的高精度协同经验,中国正将陆海空天电全域的技术积累,转化为航母作战的体系化优势。正如专家所言:“福建舰的意义,不在于增加了多少舰载机起降效率,而在于它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体系化造舰’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远快于经验沉淀的速度,而中国正在这个特征中寻找自己的航速与航向。”
当福建舰的舰载机划破南海的晨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艘巨舰的启航,更是一个大国对海洋权益的坚定守护。从辽宁舰的“探路石”,到山东舰的“自主突破”,再到福建舰的“体系跨越”,中国航母事业正以“青春+奋斗”的接力姿态,向着更辽阔的深蓝破浪前行。
而台湾岛作为福建舰“理想母港”的设想,终将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成为现实。到那时,这艘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巨舰,必将以更从容的姿态,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已挺进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