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 商家无奈
【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 商家无奈】“女装退货率高达 50% 至 60%”—— 这一数据在 2025 年双十一期间冲上热搜,揭开了电商行业长期面临的痛点。公开数据显示,直播带货场景的退货率甚至高达 80% 以上,令众多商家不堪重负。面对部分消费者钻 “七天无理由退货” 空子的行为,商家们纷纷祭出 “巨型吊牌”“密码锁” 等硬核防御措施。一场围绕诚信与生存的较量,正在电商平台悄然上演。
走进如今的电商女装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足有 A4 纸大小的巨型吊牌。这些吊牌材质坚硬、颜色醒目,上面用大号字体标着 “试穿请保留”“拆除不退不换” 等字样,几乎成为女装电商店铺的 “标配”。这波 “吊牌内卷” 始于 2025 年 3 月,如今已在 1688 平台上销量惊人,排名前几的厂家销量都已超过 10 万 +。比巨型吊牌更绝的是,北京一服装商家直接在衣服拉链上挂起了密码锁。该商家坦言:“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 商家道出了挂锁的缘由:“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 这把锁不影响试穿,但顾客确认收货后才会告知密码,锁就直接赠送了。
商家们之所以如此 “绞尽脑汁”,实在是因为被高退货率逼到了墙角。电商女装 50%-60% 的平均退货率已成行业常态,直播带货更是高达 80% 以上。相较之下,传统线下女装退货率仅为 5%-10%,线上是其 5-8 倍。某头部网销企业负责人张先生透露,其公司年销售额达 1 亿多元,但净利润仅两三百万。“我们光是应对退货产生的仓储分拣、清洗修复费用,一年就要花掉近千万”。这还不包括平台佣金、推广成本,利润被压缩得几乎看不见。更让商家苦恼的是,许多退货并非质量问题。有商家反映,曾发现三件连衣裙退件上有粉底液痕迹和褶皱,“明显是穿出去拍照后退回的,光运费和清洗费就亏了近千元”。
“七天无理由退货” 政策本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设,如今却被部分人钻了空子。今年 4 月底,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 60 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 “质量问题” 为名退货退款。店主无奈表示,服装链接因此被封了三个月,损失约 8000 元。社交平台上也不时有网友曝出,在某些景区景点,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更有甚者,有人 “买新退旧”,把穿了大半年的同款旧内衣当成新买的退回去。这些行为早已超出了合理试穿的范畴,变成了赤裸裸的 “薅羊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商家的二次销售,给商家造成损失。
高退货率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由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承担。运费险的普及让退货成本几乎为零。网经社监测显示,投保运费险的女装订单退货率比未投保组高出 23 个百分点。部分商家为了应对高退货率,选择提高售价来维持利润,导致商品的性价比降低,由此形成了 “高退货率 — 提价 — 降低性价比 — 更高退货率” 的恶性循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25 年监测数据表明,2024 年我国服装 (B2C) 网络零售额约 2.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占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 17.81%。当退货变得随意,最终推高的是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面对这一困局,各方开始寻求解决之道。人民网评论认为,巨型吊牌并非 “下策”,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 “上策”。这种市场首创能精确地区分 “试了不喜欢” 和 “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建议:“打击羊毛党最好引入消费者信用评级,对退货率高的消费者采取提高保费费率的手段”。同时,电商平台也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诚信机制建设。平台可借助大数据识别异常退货行为、加强售后保障设计。对恶意退货的消费者,可扣减其买方信用分数,若信用分低于一定标准,则向消费者发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