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羽绒服穿得越久危害越大
【这种羽绒服穿得越久危害越大】寒冬悄至,一件保暖的羽绒服成了出行必备,但你是否想过,身上那件羽绒服可能暗藏健康风险?2025 年 11 月 7 日,新华网发布的健康科普提醒消费者关注羽绒服质量问题,相关话题随即冲上百度热搜。那些填充物不合格的羽绒服,穿着时间越长,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就越大!在羽绒服市场,“以丝代绒” 成为最常见的填充物造假手段。广检集团广纺院技术总监罗胜利介绍:“羽绒是贴近鹅、鸭等水禽胸腹部皮肤的绒毛,理想状态下呈立体朵状,也就是绒子”。蓬开的绒朵可以固定更多静止空气,所以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的蓬松度与保暖性就越强。而绒丝、羽丝是在加工过程中从绒朵上脱落下来的单丝,作为填充物不仅保暖效果差,还容易从面料缝隙里钻出,可能带来呼吸道健康风险。
网购羽绒服时,消费者常常遭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上海长宁区读者陈先生去年冬天在某电商平台花费 206 元购买了一件 “90% 鸭绒填充” 的羽绒服,剪开后却发现里面全是以次充好的单根羽丝、绒丝。更有甚者,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鸭绒冒充鹅绒,消费者往往在穿着一段时间后才能察觉问题。待到维权时,又面临检测费用高、举证难、索赔难等多重障碍。
针对市场乱象,2022 年,我国实施新国标《羽绒服装》,不再以包含绒丝、羽丝的 “含绒量” 作为羽绒服装的核心指标,而要求羽绒服明确标注 “绒子含量”,且不得低于 50%。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新旧标准的信息差,以低价的 “丝” 冒充高价的 “绒”,损害消费者权益。国际羽绒羽毛局 2025 年 6 月新修订的测试规则规定,“羽绒” 仅指绒子,只有绒子含量大于等于 10% 的产品,才能在其包装、广告、标签等产品信息中使用 “羽绒” 一词。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监督抽查结果,80 批次产品中 14 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 17.5%。不合格问题集中在绳带安全、纤维含量虚标、羽绒品质不达标等方面。羽绒服质量问题涉及 3 批次。
穿着填充物不合格的羽绒服,尤其是那些使用大量绒丝、羽丝作为填充物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危害会逐渐累积。钻出的绒丝和羽丝飘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暴露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这些细小纤维接触皮肤后,还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尤其对皮肤敏感的儿童和成人影响更大。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羽绒服,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看清绒子含量:选购时注意标签上的 “绒子含量”,按照新国标,绒子含量不得低于 50%。闻气味:优质的羽绒服不应有刺鼻气味,异味可能意味着填充物处理不当或存在质量问题。查标签:仔细查看水洗标上的填充物成分,避免买到标注 “聚酰胺纤维” 等化纤材质的 “假羽绒服”。试蓬松度:用手按压羽绒服,回弹速度越快,说明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性越好。
上一篇:调查指香港中小企信贷保持稳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