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7日电 粤港澳7日共同发布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2024年空气质素报告,报告显示各类空气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细颗粒物),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资料图为深圳。 香港中通社图片
粤港澳三地政府过去多年因地制宜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合作提升区内空气质量。根据报告,各类空气污染物在2024年录得的年均浓度值分别从高峰水平下降18%至86%不等,反映近年粤港澳三地推行的减排措施对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的成效。
香港特区政府持续推进多项涵盖海陆交通、发电厂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空气污染物排放管制措施,以提升空气质量。此外,《2025年空气污染管制(修订)条例》于今年4月11日生效,收紧五个现行空气质量指标及加入三个世界衞生组织新增的指标。
车辆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2027年年底前分阶段淘汰约40000辆欧盟四期柴油商业车辆,并使用路边遥测设备监管车辆的废气排放。香港将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和混合动力私家车,以及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约700辆电动巴士和约3000辆电动的士,积极落实推动车辆绿色转型,争取于2050年前达致车辆零排放。
相关措施已初见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电动车的数量超过13.5万辆,当中私家车的数量约为13.2万辆,是6年前的9倍,占全港整体私家车数目约2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