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顾客拉肚子 饭店往菜里加抗生素
【防止顾客拉肚子 饭店往菜里加抗生素】2023年9月3日,一通来自江苏南通某酒店的12345举报电话撕开食品安全黑幕:“菜汤里加庆大霉素注射液!”这起震惊全国的“抗生素止泻”案件,最终演变为最高检通报的典型案例,揭示出食品药品监管的多重漏洞。涉案酒店为掩盖食材不新鲜风险,自2023年起在“鸡汁烩花胶”“鸡汁烩蹄筋”等高价菜品中,按“十桌一盒”标准添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厨师长沙某、付某累计售出含药菜品1612份,销售额77376元。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已使用注射液4盒、未使用101盒,菜品检测均呈庆大霉素阳性。这种常用于治疗肠道感染的处方药,其耳毒性、肾毒性早已被医学界警示——20世纪80年代曾导致大量儿童失聪,如今却被酒店当作“防腹泻秘方”。案件溯源直指药店违规销售。酒店杂工张某多次以10盒、100盒规模购药,均未提供处方。涉案药店违反《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为食品非法添加提供了直接来源。检察机关通过“庆大霉素违规零售法律监督模型”,从2200余条销售记录中筛查出140余条高风险线索,锁定27家违规药店,最终确认110余条违规销售事实。2024年4月23日,法院作出刑事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沙某、付某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处罚金16万元;承担销售总额3倍的惩罚性赔偿金232128元,并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涉案酒店被处118万元罚款,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4名责任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终身或五年内禁入食品行业。
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开展专项整治:排查餐饮企业335家、药店508家,责令120家药房整改,对15家药店作出行政处罚。南通地区药店现已设置注射液类药品单次销量超过2盒的异常预警,销售记录必须匹配处方。江苏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处方药违规经营专项监督,推动省级主管部门开展系统性整治。
这起案件暴露出多重监管盲区。部分药店为追求销量,甘冒违法风险销售处方药;餐饮企业为降低成本,将抗生素视为“质量保险”;更有甚者,将人用处方药用于养殖领域,形成跨行业违法链条。正如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已构成犯罪;《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亦明确,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应承担行政责任。消费者因食用含抗生素食品导致健康损害的,可主张医疗费、误工费等民事赔偿。
最高检通过大数据监督模型实现精准治理,从个案办理延伸至行业整治,彰显“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司法效能。正如检察官所言:“食品安全没有‘保险阀’,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掩盖质量问题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这起案件不仅是法律对违法者的惩戒,更是对全行业的警示。当科技赋能监管、法律长出牙齿、公众提高警惕,才能共同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医学专家特别提醒:“抗生素不是食品添加剂,它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保护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生产者守法、监管者尽责、消费者警惕。”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这起案件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食品安全领域的沉疴积弊,也折射出法治进步的希望之光。正如酒店厨师最终在媒体公开道歉时所言:“我们以为是在保护顾客,其实是在伤害他们。”当所有参与者都能敬畏生命、严守规则,当监管科技与制度创新形成合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舌尖上的冒险”到“舌尖上的安全”的跨越。这,正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深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