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熊害” 日本允许警察射杀熊 警察获准射杀威胁人类安全的熊!
创始人
2025-11-07 12:03:13
0

为治“熊害” 日本允许警察射杀熊

  【为治“熊害” 日本允许警察射杀熊】11月6日,日本警察厅宣布一项突破性政策:为应对持续升级的“熊害”危机,将允许防暴警察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步枪射杀威胁人类安全的熊。这一决定标志着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格的枪支管理法规首次出现实质性松动,也折射出这个岛国在生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艰难平衡。据日本环境省统计,自2025年4月1日新财年开始至11月5日,全国已发生13起熊致人死亡事件,较2023财年全年数据翻倍。其中,岩手县与秋田县成为重灾区,两地政府不得不在10月31日向自卫队发出紧急支援请求。具体案例令人揪心:10月16日,岩手县某温泉旅馆60岁员工在打扫露天浴场时失踪,现场血迹与动物毛发引发恐慌;10月24日,秋田县四名村民在家门口遭遇野熊袭击,造成一死三伤;更令人震惊的是7月4日岩手县发生的“食人熊”事件,80多岁女性被熊拖入山林,现场残留的啃食痕迹让专家判断这是日本130年来首例“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这些不是简单的野生动物入侵,而是生态危机向人类社会的蔓延。”东京大学环境科学教授山田健二指出。数据显示,北海道棕熊数量从1990年的5200头激增至如今的1.2万头,而同期乡村人口却以每年2%的速度流失,导致森林与人类居住区的缓冲带逐渐消失。面对失控的“熊害”,日本政府在10月30日首次召开跨部门阁僚会议。新规明确:自11月13日起,警察厅将向岩手、秋田两县各派遣两支防暴警察行动队,每队配备两名经猎人培训的狙击手。当熊类在城市区域构成直接威胁,且地方政府尚未完成紧急射杀审批时,警察可直接开枪。这一决策背后是残酷的现实考量。普通警察配备的9毫米手枪对成年棕熊的停止作用有限,而防暴警察使用的M16步枪能在150米外精准击中熊类要害。更关键的是,新规允许警察在“紧急避险”状态下突破《枪刀法》限制,这在此前仅适用于劫机等极端情况。“这不是轻率的决定。”警察厅发言人表示,“但当超市、学校甚至居民家中都出现熊的踪迹时,我们必须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数据显示,10月7日群马县超市的熊袭事件导致两名老人受伤,而10月26日京都岚山竹林出现的野熊,迫使这个著名景区关闭整整三天。

  “熊害”激增的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的叠加。气候变暖导致熊类冬季活动期延长,而人类弃耕土地的增加使森林边缘食物源锐减。更严峻的是,部分幼熊因母熊被捕杀后失去生存指导,逐渐形成依赖人类食物残渣的“城市熊”群体。

  这种矛盾在政策层面体现得尤为尖锐。日本环境省虽在9月1日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允许猎人在完成安全措施后射杀熊类,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重重限制。秋田县猎人协会抱怨:“等我们申请完射杀许可,熊早就跑回山林了。”

  而国际社会的反应则呈现两极。英国政府10月30日发布旅行警告,提醒游客避免单独进入林区;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同日发布安全提示,强调“熊出没”区域已扩展至居民区。但在日本国内,动物保护组织“熊之会”发起万人请愿,要求政府加强生态廊道建设而非采取杀戮手段。

  在允许警察射杀的同时,日本政府启动了多维度治理方案。自卫队虽未获准持枪,但已派出130名队员协助运输诱捕设备;文部科学省要求各地学校制定防熊预案,包括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和储备防熊喷雾;而民间市场则出现戏剧性变化——模拟犬吠的驱熊装置日销量从10个暴增至80个,防熊喷雾在亚马逊日本站的搜索量激增300%。

  但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在于生态系统的重构。山田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在北海道试点恢复的300公顷混合林带,成功将熊类进入人类居住区的频率降低72%。“我们需要的是重建人与自然的缓冲带,而不是在危机爆发后简单消灭问题。”他强调。

  这场“熊害”危机,本质上是人类发展模式与生态承载力的激烈碰撞。当森林因人口流失而荒废,当农田因弃耕而成为野生动物的食物源,当气候变化打破物种固有的活动规律,人熊冲突便成为必然结果。日本政府的政策转向,既是对公共安全的紧急响应,也是对生态失衡的无奈妥协。但射杀令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曾允许猎人射杀问题熊,但次年袭击事件反而增加18%。这提示我们:单纯的武力应对可能引发更复杂的生态反馈。站在文明与野性的交界处,人类需要的不仅是更精准的枪法,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当防暴警察的步枪对准野熊时,那声枪响或许应该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发展模式的警钟——毕竟,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生命都共享着同一片生存空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