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亿吨!甘肃发现一处大型矿床
【7亿吨!甘肃发现一处大型矿床】2025 年 11 月 6 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宣布在平凉市崆峒区成功探获一处大型冶镁白云岩矿床。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该区域矿产资源储量的纪录,更因其 7 亿吨的主矿产资源和 3 亿余吨的伴生资源而引发全国关注。这次探获的冶镁白云岩矿床位于崆峒区转马台一带,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王全口组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共圈定 5 条呈层状产出的冶镁白云岩矿体。令业内人士振奋的是,该矿床的 MgO 平均品位高达 20.67%,远超冶镁白云岩 20% 的工业品位要求,属于优质的冶镁原料。高品位意味着冶炼过程中原料消耗少、能耗低、产品纯度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该矿还具有规模巨大、埋藏较浅、倾角平缓、厚度稳定等特点,便于露天开采。相比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的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井下作业风险。经估算,露采境界内累计查明冶镁用白云岩矿石量超 7 亿吨,另有可综合利用的建筑用白云岩 3 亿余吨。
冶镁白云岩的核心用途是冶炼金属镁,而金属镁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镁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 “核心材料”,比铝合金轻 30%,比钢轻 70%,能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金属镁的需求持续增长。在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镁合金因 “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 的特性,被用于制造飞机零部件、导弹外壳等。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如 C919 大飞机、嫦娥探月工程,对镁合金的需求逐年增加。除此之外,该白云岩矿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冶金熔剂、玻璃和陶瓷等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伴生的 3 亿余吨建筑用白云岩,可直接用于建筑石材、水泥原料、玻璃制造等领域,实现 “一矿多用”。
此次探测开创了省市县三级协同找矿的先河,为深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破解找矿难题标注了新起点。2000 年以来,为加快推进崆峒区冶镁白云岩勘查开发工作,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开展了崆峒区转马台冶镁白云岩矿普查、详查工作,由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六队分阶段完成。勘查项目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工程、系统取样测试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等手段,基本查明了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这一找矿突破是中国矿产勘查战略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国家不断强调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并提出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甘肃平凉崆峒区发现的 7 亿吨冶镁白云岩矿床,是我国近年来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镁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 80% 以上,但 “资源富而不优” 的问题长期存在。很多地方的白云岩矿杂质含量高,提炼难度大、能耗高、污染重。甘肃这次发现的矿床,地质条件优越 —— 埋藏浅、矿体厚、倾角小,意味着可以大规模露天开采,成本低、安全性高。而且伴生的建筑用白云岩资源超过 3 亿吨,具有综合开发价值。此次详查成果将为平凉市乃至甘肃省冶镁白云岩矿资源开发利用、镁基新材料产业培育提供核心资源支撑,显著提升区域战略资源保障能力,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该矿床的开发,甘肃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甘肃省委、省政府已将镁基新材料产业列为 “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 的核心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平凉崆峒区建设镁基新材料产业园。这一矿床的开发,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 “勘查 - 开采 - 冶炼 - 加工 - 应用” 的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将带动就业、税收,推动甘肃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甘肃原本在全国资源格局中并不算 “矿业大省”,但这次的成功,说明西部地区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平凉地处陇东,交通便利、能源成本低,又靠近宁夏、陕西工业区,未来完全可以依托这一矿床,建设镁基新材料产业链。
这 7 亿吨冶镁白云岩的发现,是甘肃省落实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成果,也将成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矿床从勘探走向开发,中国的镁产业链将迎来新的格局,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