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11月5日,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走猫步惊艳亮相,—不少网友调侃:“里面是不是藏了真人?”“连耳朵都有,太逼真了吧!”11月6日上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视频,直接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再次还原机器人走猫步全过程,并让机器人团队拉开背后拉链,全方位展示内部构造:从背部的晶格肌肉与控制器、肩膀的运输固定器,到耳朵位置的麦克风阵列、手部谐波关节……逐一揭秘。“倘若大家亲临现场,定会难以置信眼前所见竟是真人,因为我分明能听见清晰的风噪声。”在视频里,机器人各部位的设计细节清晰呈现:其背部搭载着晶格肌肉与核心控制器,能够精准模拟人体肌肉的运动机制;肩部配备了运输固定器,有力确保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耳部设置了麦克风阵列,既支持语音交互功能,又能高效捕捉环境声音;手部则采用了谐波关节,可实现极为精细的动作控制。通过这样一种“脱衣式”的直观展示方式,何小鹏有力且明确地证明了 IRON 机器人完全由机械与电子部件打造而成,绝无真人参与其中。何小鹏在现场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的机器人创业公司一定会带来更高阶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语言交互、自主行走,还能完成简单任务。这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把机器人推向量产。”
IRON机器人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实现轻量化、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平衡,为人形机器人长续航和复杂环境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它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支持物理世界大模型,具备语言交互、自主行走和简单任务执行能力。
回应视频发布后,市场反应积极。小鹏汽车港股股价直线拉升,截至发稿时涨幅达2.74%,市值约1718亿港元。公众对IRON机器人的技术真实性认可度显著提升。
当何小鹏团队拉开机器人背部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时,他们揭开的不仅是产品真相,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销量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这已是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不仅仅停留在工业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介绍,自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一系列科技创新突破。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书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从量变走向质变。今年11月3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技术首次在上海日常工业生产线中开始正式应用。这项技术让机器人学新技能仅需十几分钟,同时保证100%任务完成率。硬件方面同样捷报频传。近期,首个可由量产大模型驱动的灵巧手实现量产应用。该款灵巧手每个指尖都搭载了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最小可分辨0.05N的力度,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精密装配工作,还能撸猫、夹豆腐。在运动控制方面,乐聚机器人研发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展现了惊人进展。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单臂1.6KG的负载下,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圆满完成百米传递任务。
工业机器人已应用于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占比高达84.7%,规模优势明显。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也愈发清晰。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关节负责人刘益彰表示,“危险场景替代”与“情感陪伴”是人形机器人实现商业化的两大关键路径。他分享了一组关键数据:2024年全国人形机器人销量仅数百台,而今年全年销量预计将跃升至约两万台,呈现爆发式增长。
资本市场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近日,深圳揽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银河通用、泸州老窖集团旗下金舵投资等知名机构。这只是资本布局的冰山一角。企查查APP显示,近期多家公司纷纷成立机器人相关企业。伯特利等共同持股成立芜湖伯特利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浙江国祥控股有限公司也成立了全资持股的智能机器人公司。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融资迎来新高,投资数量达21起,已披露融资金额达54.31亿元。2024年1-4月投资数量达4起,已披露融资金额达14.1亿元。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良性生态。北京、上海分别成立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均成立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产业优势力量,推动技术共享与联合攻关。机器人整机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企业配套发展,形成大中小协同、上下游联动的良好生态。在全球布局方面,中国机器人企业也在加速“出海”。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从亚洲的电子工厂到欧洲的汽车车间,从北美的仓储中心到拉美的制造基地,越来越多“中国造”机器人活跃在全球生产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59.5万套,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与此同时,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标志着“中国智造”机器人正加速走向全球市场。从工厂车间到家庭生活,从传统制造到高端赋能,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技术突破为矛,以应用拓展为盾,在全球赛道上全速前进。何小鹏的预言或许很快会成为现实——三年内,更高阶的人形机器人将走进我们的生活,而那只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