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型吊牌揭开线上女装高退货率痛点
【巨型吊牌揭开线上女装高退货率痛点】近日,一则“巨型吊牌防退货”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面对女装超过80%的高退货率痛点,许多商家为防“白嫖式”退货,今年将新衣吊牌做成了A4纸大小,这种吊牌尺寸大、材质硬、颜色醒目,增加穿着不适感和显眼程度,物理限制恶意退货,从而降低消费者“蹭穿”后退货的可能性。这是商家们无奈应对“七天无理由”的滥用。这些吊牌上印着醒目的“试穿请保留,拆除不退不换”字样,边缘采用加厚硬纸材质,若强行穿着会明显硌痛颈部——这便是近期引发热议的“防白嫖神器”。据四川某吊牌生产厂负责人透露,近两个月已有四五万个此类吊牌发往全国,主要流向女装、礼服等高退货率品类,一场由“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引发的商业攻防战正在电商平台悄然升级。早在今年3月份,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发帖称,自己买的衣服上有巨无霸吊牌。吊牌大到可“随机扇飞一个路人”。有商家在相关帖子下方吐槽,“每天都能收到穿过的退货”。这些衣服大多有明显的穿着痕迹,如褶皱、压痕、变形、污渍或异味。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退货率始终是困扰服装电商的痛点。据《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直播电商女装退货率普遍达到50%–60%,男装为30%–40%。艾瑞咨询的分析报告也指出,近5年电商退货率持续上升,服装类尤为突出。据“电诉宝”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络消费投诉问题类型中,退款问题占比高达17.59%,位居所有投诉类型之首。这一数据远超商品质量(7.08%)、售后服务(5.32%)、网络欺诈(3.63%)等其他问题。
而一枚足有A4纸大小的吊牌,坚硬的材质、醒目的颜色,层层叠叠地挂在衣服的醒目位置,成为当下电商卖家与“白嫖党”之间攻防战的最新武器。有人穿着汉服拍完古风照,转头就以“不喜欢”为由退货;有人收货后直接剪吊牌,却狡辩“未拆封”,平台因“证据不足”遭遇强制退款。对此,商家表示,这是对“七天无理由退货”措施被滥用的无奈反击,为了应对越来越离谱的退货率,通过物理限制降低恶意退货行为。
“卖十件退九件,这生意做得比慈善还亏。”一位经营女装店铺的店主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帖意外冲上热搜,短短几小时内便引发上千家线上商家的集体共鸣。有专家表示,近年来,恶意退货加大了商家成本,部分承受不起的商家无奈退出市场,甚至欠款“跑路”。而留下来的商家,有些为了应对高退货率,便选择提高售价以维持利润,导致商品性价比下降,形成“高退货率→提价→性价比降低→更高退货率”的恶性循环。
这个五一假期,他的店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货潮——整个假期期间退款率突破100%,其中5月3日当天更是飙升至300%,相当于每卖出三件衣服就要退回九件。
这种反常现象并非孤例。在杭州西湖断桥边、北京故宫红墙下,穿着新衣拍照打卡的游客们衣领处晃动的吊牌,竟成了这个黄金周的奇特景观。
被卷入其中的商家,从最初的无奈,逐渐转向直接的反击。对策很简单,将吊牌放大,大到难以忽略、无法隐藏。当吊牌不再只是为了提示材质信息,而是为了被看见,它便成为一道无法被忽视的防线,横亘在买卖双方的“攻防战”中。今年年初,当收到一条进口的退货连衣裙时,有着丰富经验的电商卖家卡利还是愣在了原地。买家以“假期外出、未拆封”为由卡在“七天无理由退换”的最后关头申请退货,但被退回的裙子领口有明显沾染过粉底液的痕迹,而且还别着一枚其他店铺的发夹。“防不住,真的防不住。嘴上说着没动过,其实已经穿出去拍完照了。”卡利感叹,有人专门组团研究起平台规则的漏洞,令卖家防不胜防。
更严重的是,异常退货可能触发平台风控,导致店铺被封。此前,某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服装用于运动会,结束后统一以“质量问题”退货。事后店主发现,学校官网的照片中,学生均穿着未摘吊牌的服装,退回的衣物上还沾着草坪的杂草。即使证据确凿,由于短时间内退款订单量激增,店铺还是被系统自动封禁了。
业内认为退货成本低是退货率高主因,卡利称运费险被滥用,“试穿零成本”致退货多,女装退货率普遍超50%,季节类目超80%,节点时商家“渡劫”。“白嫖式退货”是电商规则滥用缩影,“仅退款”政策成争议焦点,2024年初成标配后衍生“羊毛党”等,如扬州李某网购手机“仅退款”后拒退货被起诉。2024年10月淘宝披露优化策略后日均拦截超40万笔不合理“仅退款”,商家称其变“0元购”。商家开启“防骗保卫战”,国庆前夕“巨型防盗吊牌”走红,成本低、定制灵活,批量生产单个成本0.1至0.3元。
转变源于老顾客需求,吴先生工厂此前多做常规小吊牌,现研发“巨型吊牌”,工艺主要是放大尺寸、用硬质材料。但新挑战出现,网络有拆除特殊扣具和吊牌教程,吴先生称需与客户沟通、更新模具和防拆技术。
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朱瑾表示,电商生态中平台挤压商家收益、影响消费体验,“巨型吊牌”出现反映平台需制定细化退货规则。以“仅退款”为例,初衷虽好,但部分消费者滥用、商家难维权。2025年4月,淘宝等平台不再主动介入“仅退款”,由商家处理。律师董毅智认为,调整规则后商家可投入资源提升品质和服务,改变竞争格局,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日益激烈的“攻防战”,电商平台开始探索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使用频率低、单价较高的商品品类,平台可以尝试探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帮助商家获取扩展营收的渠道。“可能只穿一二次的礼服,或很快就能读完的畅销书,平台是否可以主动提供租售结合等更灵活的交易模式?这也许能够带来多赢的局面。”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电商平台中“仅退款”规则叠加“自动跟价”“全网比价”等机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商家因高比例退款陷入亏损。 “仅退款”规则的初衷是提升消费体验,但其滥用已导致商家与消费者权益失衡。
如今,在西湖边,那些尚未剪掉的吊牌仍在风中摇曳;在商家仓库里,退货包裹堆积如山。这场退款率与套路的博弈,终将让双方都回归理性:商家少点算计,多花心思在产品上;消费者少点贪念,让退货权回归本意。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下半年,就有近20个颇具知名度的女装店宣布闭店。巨大的吊牌或许能暂时阻挡一部分“白嫖党”,但真正治本的方法,还是得回归到产品本身。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如今已能搜到“无损拆吊牌”教程,甚至衍生出代拆吊牌的灰色服务。这场由“白嫖党”引发的商业生态变局,正深刻改变着电商行业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