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变现要缴税吗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变现要缴税吗】11月1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宣布自即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对黄金交易实施一系列增值税政策调整。这一被市场称为“黄金税收新规”的政策,迅速引发公众对黄金变现、投资及消费的广泛讨论。其中,“个人黄金变现是否需要缴税”成为焦点问题。“新规只针对商家收税,个人完全无需担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梁季在政策解读中明确表示,此次税收调整的核心是规范投资性黄金交易,对个人持有黄金的变现行为不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公告,个人通过非交易所渠道(如银行柜台、金店)出售黄金时,无需缴纳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但需注意,若个人通过企业主体频繁交易黄金,可能被税务部门认定为“经营行为”,从而面临补税风险。不过,多位税务专家指出,实践中对个人非频繁交易的征管较为宽松,普通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然而,新规发布后,部分黄金回收商借机压价收购,引发市场争议。11月4日,北京某金店回收价较前一日下调5%,店员直言:“税收成本可能转嫁,我们得提前控制风险。”对此,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副主任武嘉建议,消费者若遇压价情况可暂缓出售,或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等正规渠道变现。新规对投资性黄金交易的税收优惠,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重点。公告明确,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时,卖出方免征增值税;若发生实物交割,投资性用途黄金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非投资性用途则按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这意味着,通过交易所购买投资金条的成本比非交易所渠道低13%。”一德期货分析师张晨举例称,若某金店从非会员单位进货,需按13%税率缴纳增值税,而从交易所进货的会员单位可免征增值税,成本优势显著。
这一政策导向迅速反映在市场行为上。11月3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紧急暂停部分黄金积存业务,调整系统以适应新规;招商银行则暂时下架积存金兑换实物金条服务,仅保留首饰金兑换。11月5日,记者走访发现,多家银行已恢复业务,但明确提示:“通过交易所渠道提取的标准金条价格更优,非交易所金条可能含税成本更高。”
对于普通投资者,专家建议优先选择交易所产品。“纸黄金、黄金ETF等账户产品不受新规影响,交易成本低且无需仓储,适合省心投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而实物黄金投资中,交易所会员单位的标准金条因税收优惠和流通性强,成为首选。
尽管新规未直接调整黄金饰品的消费税政策,但市场分析认为,投资性黄金需求向交易所集中可能导致非交易所原料供给减少,进而推高金饰生产成本。
“黄金零售价中已包含13%增值税和5%消费税,新规可能通过成本传导间接影响终端价格。”中信建投研报指出。11月4日,国内主要品牌金饰价格集体上调:周大福足金饰品报价1259元/克,较前一日上涨61元/克;老庙黄金报价1256元/克,涨幅达63元/克。
对此,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金价波动和税收政策变化是短期因素,长期来看,消费者购买金饰的成本仍取决于品牌附加值和市场供需。“若以消费为目的,可关注金价周期性低点;若以投资为目的,建议直接购买交易所金条。”
新规的深层意图在于推动黄金市场高质量发展。通过税收杠杆,政策引导资金向交易所集中,减少场外非法交易和投机行为。华泰期货分析指出,短期来看,金价可能因税收成本调整出现结构性分化;长期则有助于增强黄金的金融属性,提升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地位。
“一个更透明、规范的市场,不仅能更好反映真实供需,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黄金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表示。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达1200吨,占全球需求量的35%,但定价权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黄金税收新规的落地,既是市场规范化的重要一步,也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决策依据。对于个人而言,无需因“变现缴税”恐慌,但需警惕回收商的压价行为;对于投资者,交易所渠道的税收优势值得关注;对于消费者,金饰购买可结合品牌与价格综合考量。正如多位专家所言,政策的核心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而非制造市场波动。在黄金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理性应对政策变化,方能在波动中把握机遇,实现资产保值与消费需求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