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变现要缴税吗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变现要缴税吗】“个人手中的黄金变现,完全不用担心缴税问题!”2025 年 11 月 1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正式实施,这项执行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的新政策,即刻在黄金市场掀起连锁反应。随着新规落地,市场迅速呈现鲜明分化:黄金饰品价格应声大涨,部分品牌单日每克涨幅超 60 元;而个人通过正规交易所渠道投资黄金的成本不升反降。这场被业内称为 “2002 年以来最重大黄金税收改革” 的举措,正推动中国黄金市场从 “野蛮生长” 迈向 “规范发展” 的全新阶段。
此次新政的核心突破,在于首次以官方文件明确区分黄金的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并配套差异化的增值税规则,构建起 “用途定性、分类管理” 的全新框架。根据公告,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卖出方继续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关键差异体现在实物交割出库环节:用于投资性用途的黄金,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并为买入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虽同样免征增值税,但买方进项税扣除率从 13% 大幅降至 6%。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差异化设计精准堵住了税收套利空间,旨在引导黄金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标志着我国黄金税制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
新政落地短短数日,市场的连锁反应便清晰显现。黄金饰品价格成为最直观的变化窗口——《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六福珠宝、周大福、菜百首饰等品牌均已上调售价,六福珠宝工作人员直言调价与新政直接相关。其中菜百首饰足金饰品挂牌价从 11 月 1 日的 1165 元 / 克升至 11 月 4 日的 1235 元 / 克,单克涨幅达 70 元;老庙黄金、周大福等品牌每克涨价也超 60 元。与终端售价形成反差的是行业股价表现,港股周大福、老铺黄金单日跌幅超 7%,A 股潮宏基一度跌停,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消费端成本压力的担忧。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更为迅速,工商银行 11 月 3 日先是暂停如意金积存开户与实物提取,傍晚又紧急恢复;建设银行同步暂停 “易存金” 实时买入与实物兑换,这些仓促调整背后,是机构对交割环节税负变化的紧急应对。
对普通民众而言,新政带来的影响呈现 “一松一紧” 的特点。最受关注的变现问题有了明确答案:个人完全无需担心缴税。新规仅针对商家征税,未直接涉及个人环节,但部分回收商已开始试图转嫁税收负担,出现压价收购现象,专家建议遇此情况可暂时观望,不必急于出手。在购金选择上,行业人士强调需清晰区分投资与消费需求:若为保值增值,纸黄金、黄金 ETF 等标准化产品因税制优惠更具成本优势,新政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吸引资金流向这类合规渠道;若为装饰佩戴,需接受价格上涨现实 ——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解释,进项税扣除率从 13% 降至 6% 导致首饰企业原材料采购税负显著增加,涨价是企业维持合理利润的必然选择。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这种分化将促使消费者更清晰认知黄金产品属性,推动 “投资归投资、消费归消费” 的市场格局成型。
产业链不同主体正承受着结构性冲击,其中中小黄金商家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深圳水贝市场一位商户坦言:“非交易所渠道采购成本涨了,又不能开专票抵扣,客户都流向有渠道优势的大品牌,库存周转明显变慢。” 短期内,部分缺乏资金和渠道支撑的小商家已开始退出投资金条市场,转而深耕消费型金饰、个性化定制等差异化领域。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指出,新政将加速市场净化,推动场内交易规范化,抑制此前存在的投机行为,行业资源正加速向合规化、规模化企业集中。这种洗牌虽带来短期阵痛,却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短期价格波动与业务调整背后,新政正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蒋圳认为,新规对投资性用途的会员单位形成显著利好,其在交易所采购时可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优惠,在后续销售中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则指出,政策可能引发需求结构深度调整,投资性黄金因价格更接近国际金价吸引避险资金,部分消费者或转向投资金条替代首饰消费,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化。从更长远视角看,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强调:“一个更为透明、规范的中国黄金市场,不仅能更好反映真实供需,更能提升其在全球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为争夺国际黄金定价权奠定基础。”
随着黄金投资与消费属性的清晰分离,中国黄金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个人投资者得以安心持有手中黄金,无需顾虑变现税负;而在金店选购饰品时,人们或许需要逐渐习惯:那件精美饰品的价格标签里,不仅包含黄金本身的价值、工艺成本,更承载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制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