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曝免费洗金饰骗局
【央视曝免费洗金饰骗局】"我就逛个集市,金手镯竟然少了 5 克多!"2025 年 10 月 18 日上午,浙江台州临海市的王女士在集市遭遇了一场免费清洗金饰的骗局。她佩戴多年的 28 克金手镯,在经过一名摊贩的 "免费清洗" 后,重量骤降至 22.67 克,足足消失了 5.33 克黄金。这场看似好心的免费服务,实则是利用化学原理盗窃黄金的精心骗局。当民警赶到现场调查时,摊贩于某起初还狡辩是正常清洗损耗,最终在证据面前承认使用了能溶解黄金的 "王水" 进行盗窃。
王女士回忆道,她在集市闲逛时,遇到了摊贩于某。于某热情地提出可以为她免费清洗金手镯,在其反复劝说下,王女士放松了警惕,将手镯递给了对方。于某的清洗过程看起来相当专业 —— 他先将手镯敲圆,然后加热,最后放入一种淡黄色液体中浸泡了十几秒。"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清洗手镯," 王女士告诉记者," 但当我拿回手镯戴上时,立即感觉又轻又软,明显不对劲。" 感觉被骗的王女士立刻与女儿一起向沿江派出所报警求助,希望能追回自己的损失。
接到报警后,沿江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民警蔡宁康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我们立即对金手镯进行称重,发现重量只有22.67 克。王女士提供了购买发票,上面明确写着28 克。一对比,足足少了 5.33 克。"面对称重结果和王女士的指认,于某起初还试图辩解,声称这只是正常清洗产生的损耗。但在民警的进一步讯问和证据面前,于某最终坦白了自己的行为 —— 他承认使用的所谓" 清洗液 "其实是能溶解黄金的"王水",他先将金手镯溶解一部分,打算事后从" 王水 " 中提炼出黄金据为己有,以此窃取他人财物。
"王水" 在这一骗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究竟是什么呢?王水是一种强腐蚀性的混合酸,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 1:3 的比例混合而成,液体呈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它因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普通酸的贵金属如金、铂而闻名,用王水清洗黄金饰品会直接溶解部分黄金,导致首饰重量减少,造成财产损失。除了重量减少,王水对黄金质地也会产生严重影响:饰品表面存在的划痕、焊接点等微观不均匀处,会成为王水优先腐蚀的区域,进而导致饰品表面出现麻点、微孔和粗糙化,使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坑坑洼洼;对于有精美花纹、刻字或镂空工艺的饰品,王水还会导致图案模糊、边缘变钝,彻底失去原有的工艺美感和收藏价值。
类似的黄金盗窃案件并非个例。10 月 14 日,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许市派出所也接到报警,一名陌生女子以 "帮助清洗黄金首饰" 为名,用两个金色假耳环调包了受害人母亲的两个真黄金耳环。接警后,民警迅速开展调查工作,锁定了嫌疑人陆某某,并于 10 月 16 日在华容县将其抓获。经了解,陆某某曾在湖北石首以同样的手法作案两起,更令人震惊的是,她此前已因盗窃四次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却仍不知悔改,继续铤而走险实施诈骗。
那么,正规的黄金清洗应该是怎样的流程?正常的损耗范围又是多少呢?金店经营者洪玲芝介绍了正规清洗流程:"我们先称一下重量,然后再过一下火,过火之后用抛光机清洗 —— 抛光机里放钢珠,再加洗洁精跟抛光粉,洗完后再重新称重核对。" 专业人士提示,清洗金首饰时务必选择正规金品店,一般正常的损耗会控制在0.02 克以内。洪玲芝进一步解释:"有时候镂空款会有一点损耗,但那不是黄金减少,而是首饰缝隙里的脏东西被清洗掉,导致重量轻微变化,不会出现几克的大幅损耗。"
针对此类骗局,警方和专业人士给出了四点防范建议:一是选择正规门店,清洗、加工黄金请到信誉良好的正规金店,避免相信街头流动摊贩的 "免费服务",这些看似无成本的服务往往暗藏陷阱;二是核对重量与凭证,加工前后务必当面称重核对,保留好购买发票或重量记录,若发现饰品变轻、变软或色泽异常,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三是警惕 "免费" 陷阱,不法分子常以 "免费清洗、以旧换新" 为诱饵,通过调包或化学手段窃取黄金,请勿轻易将首饰交给陌生人员,尤其对主动上门的 "服务" 保持高度警惕;四是加强老人防范意识,子女应多提醒家中老人防范此类骗局,告知他们街头洗金的风险,若老人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家人或拨打 110 报警,避免财产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