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中方点赞 李在明加送200盒皇南饼
【被中方点赞 李在明加送200盒皇南饼】2025 年 11 月 3 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因中方代表团一句 “食物很好吃” 的礼节性称赞,紧急追加赠送 200 盒庆州特产 “皇南饼”,这一外交小插曲迅速引爆中韩两国舆论场。APEC 峰会开幕首日,韩方为欢迎中方代表团,特意准备了庆州传统点心 “皇南饼”。这款以玫瑰豆沙为馅、酥皮掉渣的糕点,被盛放在印有青花瓷纹样的韩式瓷器礼盒中,附手写贺卡 “希望您能品尝庆州的味道”。中方代表品尝后,以 “味道很好,谢谢” 回应,这句再普通不过的客套话,却让韩方如获至宝。当日下午,韩国总统府突然宣布:“追加向中方代表团赠送 200 盒皇南饼,并同步分发给所有 APEC 成员国代表。”
此次事件恰逢中韩建交 33 周年,两国在半导体、文化等领域既合作又竞争,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的 “点心外交” 实为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软实力展示。通过将中方的一句客套话放大为国际事件,韩国试图在 APEC 平台上塑造 “文化输出强国” 形象,缓解其在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身份焦虑。“这就像邻居夸你家蛋糕好吃,你立马送一车过去,还非要让全楼邻居都尝。”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金美贤的比喻生动揭示了事件本质,“韩国太渴望被认可,以至于把外交礼仪变成了文化营销。” 相比之下,中方的反应则显得从容克制,外交部发言人仅以 “感谢韩方热情招待” 回应,未进一步评价点心本身。这种 “云淡风轻” 的态度,与韩方的 “用力过猛” 形成鲜明对比,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文化自信,不需要靠 200 盒点心证明。”
这并非韩国首次因文化归属问题陷入争议。2020 年,中国泡菜国际标准发布曾引发韩媒集体抗议;2023 年,韩国网友声称 “汉服源于韩服” 遭中国网友反驳。此次皇南饼事件,本质上是韩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身份的焦虑投射。“当一个小国拥有辉煌历史时,它会强调传统;当传统不够深厚时,它就会创造传统。” 首尔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昌镐的评论一针见血。数据显示,韩国 95% 的 “传统美食” 历史不足 200 年,而中国仅国家级非遗美食就超过 500 项,这种文化积淀的差距,让韩国在文化输出时不得不频繁采用 “借势营销” 策略,试图通过国际场合的曝光强化文化独特性。
尽管争议不断,但皇南饼事件客观上促进了中韩民间交流。 这场由 200 盒点心引发的风波,或许能成为两国重新审视文化关系的契机 —— 与其纠结 “谁发明了豆沙馅”,不如共同探索 “如何让传统美食更美味”,在共享与创新中实现文化共赢。
当最后一盒皇南饼被送上飞往北京的航班,这场 “点心外交” 暂告段落,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认同究竟该靠 “抢注” 还是 “共享”?外交礼仪中的真诚与分寸如何把握?
或许,答案就藏在庆州点心店师傅的手中 —— 当他将豆沙馅包进酥皮时,既没有强调 “这是韩国传统”,也没有否认 “可能受中国启发”,只是专注地让每一块点心都酥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