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诚APP”在岛内火了 国台办回应
【“投诚APP”在岛内火了 国台办回应】11月5日,国务院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发言人张晗面对台媒提问时,首次就一款名为“归家”的虚拟应用软件作出回应。这款据称可“一键登记投诚祖国”的APP虽未实际上线,却在两岸网络空间掀起巨浪,成为观察两岸民意的新窗口。这场网络风暴的起点,竟源于台湾博主白叨叨的一次“厕所灵感”。10月中旬,他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半开玩笑地提出开发一款“投诚APP”:用户注册后填写身份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虚拟身份证号,待统一后凭码领取福利。视频中,他调侃道:“怕武统时被误伤?扫码登记,解放军优先保护!”这一创意迅速裂变。另一位博主“厨房摇滚”接力设计,将APP命名为“投了么”,并加入“拉新抽奖”机制——邀请1人注册可抽iPhone,10人抽冰箱,100人直接抽上海浦东新区房产。更绝的是,福利设计精准分层:年轻人领游戏点券,中年人获大陆旅游券,老年人送大米鸡蛋,统一后凭APP领取。截至11月5日,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0亿次,网友制作的“投诚APP 3.0版”演示视频获赞超百万。有台湾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等统一了,我要用点券买原神皮肤!”而大陆网友则幽默回应:“记得先别注册拼多多,等我邀请你砍一刀!”面对民间创意的爆发,民进党当局迅速反应。11月3日,台湾陆委会发表声明,称该APP是大陆“认知作战”工具,存在泄露个人隐私风险,并警告“绝不允许上架”。绿营名嘴王世坚在政论节目中声嘶力竭:“这是统战阴谋!年轻人不要上当!”然而,民进党的恐慌恰与民间热情形成荒诞对比。在台北、高雄等地,菜市场大妈们凑在一起讨论:“你抽中鸡蛋了吗?”“听说统一后能领华为手机?”更有台湾青年在街头举牌:“APP虽假,回家心真!”
更耐人寻味的是,绿营政客意外成为两岸同乐的“桥梁”。10月底,大陆音乐人将王世坚在议会怒斥柯文哲的片段改编成神曲《没出息》,歌词“哭什么哭,没出息!”搭配魔性旋律,迅速在两岸走红。台湾歌手黄明志翻唱摇滚版,大陆网友则制作唢呐版,两岸社交平台涌现大量二次创作视频。截至11月5日,该曲在YouTube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B站弹幕刷满“要回家了吗?”
在11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晗的回应直指核心:“这是网友的个人创意,反映了两岸同胞期盼早日团圆的共同心愿。”他特别指出,民进党当局将民间创意污名化为“认知作战”,实则是“草木皆兵,上纲上线”,其目的在于“制造台海紧张气氛,升高两岸对立对抗”。
这一定调迅速引发两岸共鸣。台湾《联合报》评论称,从“投诚APP”到《没出息》神曲,民间创意正在解构政治对立,展现“同文同种”的情感联结。大陆学者王鹤鸣分析:“当00后用游戏点券、抽房机制讨论统一,当神曲跨越政治壁垒被两岸青年传唱,这恰恰说明,统一已从宏大叙事转化为生活化的情感需求。”
尽管“投诚APP”仅为虚拟创意,但其设计逻辑暗含两岸民意的深层互动。APP中“匿名社区显示周边注册率”“举报台独分子奖励”等功能,被网友戏称为“互联网统战教科书”;而分层福利体系,则精准切中台湾社会各年龄层的现实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网络狂欢背后,是两岸青年对统一方式的创新思考。台湾博主“科技老顽童”在视频中提出:“真正的统一不是技术操作,而是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回家’的安全感。”大陆网友“海峡观察员”则回应:“当APP里的虚拟福利变成现实政策,当神曲里的期盼化为具体行动,统一自然水到渠成。”
从厕所灵感到全民热议,从虚拟创意到民意表达,“投诚APP”的爆火绝非偶然。它折射出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的深切渴望,也暴露出民进党当局面对民意洪流时的焦虑与无力。
当台湾青年在APP演示视频里切换繁体字留言,当神曲旋律在两岸街头同时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脑洞的传播,更是一个民族对团圆的集体抒情。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言,统一的未来不在某个APP的代码里,而在14亿中国人民的心跳中。
这场由民间创意引发的网络狂欢,终将汇入历史的长河。而当某一天,真实的“归家”按钮被按下,那声清脆的“滴”声,必将是两岸同胞共同谱写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