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加征24%关税
【中方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加征24%关税】2025年11月5日,一则关乎中美经贸走向的重磅消息引爆舆论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24%的关税税率,仅保留10%的加征关税。这一决策如同一枚“定海神针”,既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注入强心剂,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以对话化解分歧、以合作谋求共赢的坚定信号!
此次关税调整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中美经贸磋商长期博弈的阶段性成果。今年以来,中美双方通过多轮高层对话与密集磋商,逐步在关税问题上形成共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调整是“为落实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及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这一决策的出台,既是对此前中美经贸联合声明的延续,也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积极回应。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会谈中达成“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对等关税”的初步共识,为双边贸易注入“减压阀”。8月,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中进一步延长暂停期限至90天,为后续谈判争取时间。而此次中方明确“一年内暂停24%加征关税”,标志着双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缓冲期”正式延长,为解决核心分歧、推动经贸关系重回正轨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窗口!
回望中美关税战历程,这场持续数年的博弈堪称全球贸易史上的“经典案例”。2025年初,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将中国商品加征税率从34%一路飙升至145%,试图通过“贸易禁运”迫使中方屈服。然而,这一极端手段迅速反噬美国自身:普通家庭年均因关税多支出20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直呼“生活成本飙升”;农产品滞销、稀土断供重创军工和新能源产业,F-35战机生产甚至被迫放缓;美元指数暴跌5%,标普500指数下挫6%,通胀压力激化社会矛盾……短短一个月,美国从“挥舞大棒”沦为“内外交困”,不得不承认“145%到顶了”。
面对美方的霸凌行径,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精准反制+开放合作”组合拳破解困局:一方面,对等升级反制税率,同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直击美产业链“七寸”;另一方面,加速技术自立与“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这种“硬刚不妥协、迂回谋长远”的策略,让美方意识到:中国早已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被动接招者”,而是全球贸易规则的坚定捍卫者!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则强调,此次调整“符合市场预期,但后续谈判仍需警惕变数”。他分析称,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国内政治博弈可能影响关税政策走向;此外,美方在芬太尼、出口管制等议题上的诉求尚未完全解决,未来90天至一年内,双方或围绕这些“硬骨头”展开激烈交锋。
关税调整消息公布后,A股与港股市场迅速反应。11月5日下午开盘后,跨境电商、物流、半导体等板块集体拉升,多家涉及中美贸易的企业股价涨幅超5%。某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关税缓和将直接降低我们的采购成本,预计四季度订单量可提升15%以上。”
美国企业同样欢呼雀跃。美国农业巨头嘉吉公司发表声明称:“中国暂停加征关税将帮助美国农产品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缓解农民库存压力。”特斯拉上海工厂负责人则透露,关税下调后,Model 3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有望降低3000美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全球投资者信心也随之回升。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中美关税缓和将降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预计2026年全球GDP增速可提升0.3个百分点。”高盛集团则上调中国股市评级至“增持”,认为“经贸关系改善将吸引外资回流,推动A股市场估值修复”。
尽管此次关税调整为中美经贸关系按下“暂停键”,但双方博弈远未终结。
历史告诉我们:霸凌没有赢家,合作方能共赢。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关税壁垒孤立他国的行为,终将反噬自身。期待美方能以此次调整为契机,摒弃“零和博弈”思维,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构建稳定、公平、可持续的经贸关系,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毕竟,当特朗普还在为“保留10%关税”沾沾自喜时,中国已用行动告诉世界:真正的强者,从不惧怕竞争,但更懂得如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