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赖氏宗亲:姓赖的都是中国人
【福建赖氏宗亲:姓赖的都是中国人】11月3日,福建漳州平和县心田村迎来特殊时刻。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携两岸民众的期待踏入这座闽南古村落,在赖氏家庙前,赖氏宗亲会秘书长赖瀚钟面向镜头郑重宣告:“凡是姓赖的,都是中国人、汉族人,这是可以肯定的!”这场跨越海峡的宗亲对话,不仅揭开了赖氏家族绵延千年的迁徙史诗,更在“台独”势力鼓噪分裂的当下,为两岸同根同源的文明密码写下生动注脚。心田村赖氏家庙内,青石雕刻的族谱静静诉说着家族的迁徙史诗。据赖瀚钟介绍,赖氏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本为姬姓王族后裔,因受封于赖国(今河南息县)而以国为姓。东周时期,赖氏族人因战乱南迁至浙江、江西,至元末明初,第十四世挺公率族人迁居福建平和,成为“心田赖氏”开基祖。四百余年间,这支血脉繁衍至27代,并随着137位开台祖的脚步,在台湾开枝散叶,如今台湾近10万赖氏宗亲每年都会返乡祭祖。“2018年我们专程赴台,在赖清德新北万里的老家,他的亲戚亲口说‘我们家就在漳州平和’。”赖瀚钟的回忆,将历史脉络与现实政治交织。当“馆长”陈之汉在祖训墙前诵读“万事皆念骨肉亲,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最逆天”时,在场宗亲无不动容——这条刻在宗祠石碑上的祖训,恰似一记重锤,敲打着某些数典忘祖者的良知。
“馆长”此行被台媒称为“戳穿谎言的行动”。出发前,他直言此行“重点是要帮赖清德寻根”,而当他在心田村直播中展示赖氏族谱,并连线台湾宗亲确认“赖清德祖籍就在漳州平和”时,这场跨越海峡的“云认亲”瞬间引爆舆论。台湾《旺报》社评指出,当赖清德刻意模糊家族渊源、切割两岸联系时,民间自发的寻根行动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台独”政客的虚伪。
更具冲击力的是数据背后的民意转向。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援引《美丽岛电子报》民调称,72.8%的台湾民众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这就是主流民意”。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进一步分析,从闽南语、妈祖信仰到清明祭祖习俗,台湾社会保留的中华文化基因,正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因图谱”。
“馆长”的12天大陆行程堪称一场文化破壁之旅。在北京长城,他抚摸着明代城砖感叹“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真的很棒”;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他凝视着抗战英烈遗物哽咽落泪;而在心田村,当他接过宗亲递来的族谱时,这个以硬汉形象著称的网红,竟对着镜头红了眼眶。“两岸本无仇恨,只有血肉亲情。”他在直播中呼吁,“开放交流、归于祥和,这是赖清德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互动,正在重构两岸关系叙事。台湾《联合报》注意到,原本亲绿的“馆长”今年6月首访大陆后,其社交媒体评论区从“骂声一片”转为“理解共情”,更有台湾青年留言:“原来长城不是课本上的插图,故宫的琉璃瓦真的会闪光。”这种“知根知底”的认知转变,恰如春风化雨,消解着“去中国化”制造的认知隔阂。
当“馆长”在心田村祖训墙前举起手机时,镜头扫过的不仅是斑驳的石碑,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乡。赖氏宗亲的愤怒质问——“凡是不承认祖宗、祖国的人,就是逆天之罪”——道出了中华文明最朴素的伦理观:对祖先的敬畏,对根脉的守护,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密码。
这种文化认同的力量,正在两岸社会持续发酵。从大陆短视频平台上的“台湾同胞寻根”话题,到台湾年轻人自发组织的“大陆文化体验营”;从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到两岸联合考古发掘史前遗址,民间自发的交流网络正编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纽带。正如吴志良所言:“当大陆的科技成就与台湾的文创活力相遇,当故宫的文物与台北故宫的典藏对话,这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动注脚。”
站在心田村赖氏家庙的门槛上回望,这场跨越海峡的宗亲对话,早已超越姓氏范畴,成为检验政治操弄与文明底线的试金石。当某些政客沉迷于制造分裂时,两岸民众用脚投票的选择已然清晰: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冲刷殆尽;而那些守护文化根脉、促进心灵契合的努力,必将汇聚成推动祖国统一的磅礴力量。毕竟,在中华民族的基因图谱里,从来只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标识,没有“长毛象人”的荒诞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