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1.4万亿元
【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1.4万亿元】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重挫486.08点,跌幅达2.04%。在这场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中,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以单日市值蒸发19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万亿元)的惊人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场暴跌不仅刷新了科技股单日市值损失纪录,更暴露出AI产业估值重构的深层危机。当日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即呈自由落体式下跌,最终收跌3.2%。这直接拖累纳指科技股板块集体跳水:特斯拉跌5.3%,市值蒸发802亿美元;英特尔跌6.1%,谷歌跌2.3%,Meta跌1.2%。中概股亦未能幸免,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05%,小马智行、富途控股等跌幅超7%。这场资本撤退的导火索,指向AI概念股Palantir的意外崩盘。尽管该公司公布创纪录营收并上调全年业绩预期,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导致其股价单日暴跌17%。这一表现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市场对科技股"高估值、低兑现"模式的质疑达到顶点。"当Palantir这样被视为AI产业风向标的公司都出现抛售,说明市场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师科斯特格指出。数据显示,英伟达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2.85倍,远超半导体行业25倍的平均水平,这种估值溢价在利率环境变化下显得尤为脆弱。
三大致命伤集中爆发。1. 中国市场的政策绞杀。作为全球AI芯片市场94%份额的垄断者,英伟达近30%的数据中心收入来自中国。但2025年4月美国政府加码的出口限制,直接切断了其高端芯片的对华供应。根据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为应对H20芯片出口许可要求,公司计提45亿美元库存减值费用,另有25亿美元订单无法交付。更严峻的是,中国区收入同比骤降24%,曾经的"增长引擎"变成"业绩包袱"。
字节跳动、腾讯等国内科技巨头已明确减少H系列芯片采购,转而测试华为昇腾910C。这款国产芯片性能已达英伟达H100的80%,推理成本却仅为其1/10。伯恩斯坦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英伟达份额已从70%跌至54%,而华为昇腾以28%紧随其后。
2. 竞争对手的双线夹击。AMD的正面突袭最为迅猛。凭借MI300X芯片的性价比优势(性能达H100的80%,价格低30%),AMD三季度出货量环比暴增3倍,一举拿下OpenAI的6吉瓦算力订单,市场份额从9%跃升至18%。微软、Meta等大客户开始将训练任务分流至AMD平台,英伟达"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
云巨头的"自研替代"则釜底抽薪。谷歌TPUv5算力密度提升2.5倍,亚马逊Trainium2成本直降20%,连苹果"Apple Intelligence"都弃用英伟达GPU,转而采用谷歌TPU。开发者社区数据显示,适配AMD ROCm架构的算法库下载量环比增长178%,而英伟达CUDA的垄断优势正从"90%依赖"松动至"75%"。
3. 内部信号的信任危机。CEO黄仁勋在10月累计减持60万股,套现1.13亿美元,叠加二季度高管团队合计7亿美元的减持,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人看空"。当增长故事遇上高管套现,估值泡沫的刺破只是时间问题。
这场暴跌本质是市场对"高增长神话"的祛魅。高盛预警2026年全球AI资本开支增速可能从60%腰斩至30%,而英伟达二季度数据中心收入增速已从73%放缓至56%。宏观环境的转向加剧了估值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利率政策无预设路径"的表态,让市场对10月降息的预期从97.3%骤降至70%,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7%。
"在高利率环境下,高估值科技股首当其冲。"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资官威尔逊指出,"资金正从'讲故事'的AI龙头,流向沃尔玛、卡特彼勒等现金流稳定的防御性资产。"这种资产配置的转变,在当日美股板块表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沃尔玛涨5%,卡特彼勒涨4%,而科技股全面下跌。
英伟达的万亿市值蒸发,暴露出AI产业估值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当苹果转向谷歌、微软拥抱AMD、中国选择华为,这个曾占据全球数据中心94%市场份额的巨头,在短短18个月内就面临生态壁垒崩塌的危机。
"没有永恒的技术霸权。"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中尾武彦警告称,"现在存在三大风险:高悬的政府债务、被高估的股票价格、监管缺失的私人债务。"英伟达的案例恰是前两个风险的集中体现——其市值蒸发规模相当于一个宁德时代的总市值,或3个贵州茅台的单日蒸发体量。
尽管短期波动剧烈,但AI推理需求正以10倍速度增长,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仍将突破600亿美元。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把握三大核心逻辑:
分散配置:逃离"单一信仰",拥抱产业链细分机会。存储芯片领域,HBM3e价格同比涨70%,SK海力士、三星占据95%份额;先进封装方面,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承接AMD、英伟达订单,CoWoS封装产能排至2026年。
国产替代: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16%提升至2025年的29%,中芯国际28nm产能利用率达89.6%。设备材料领域,北方华创(刻蚀/沉积设备)、沪硅产业(硅片)等企业正加速崛起。
警惕估值陷阱:选择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比率>1的企业。台积电3nm良率90%,市盈率18倍;美光科技存储芯片涨价周期启动,市盈率15倍,股息率3%。
英伟达的暴跌不是结束,而是科技股估值重构的开始。在这场AI算力竞赛的"下半场",真正的机会不在于追逐"神话",而在于读懂产业变革中的确定性——那些能穿越周期的技术壁垒、现金流扎实的细分龙头,终将在波动中脱颖而出。当市场褪去狂热,或许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见:科技创新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市值数字的跳动,而是人类智慧对未知领域的永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