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马斯克:体力劳动更难被AI取代 直言“AI会像闪电一样抢走所有数字化的工作”!!
创始人
2025-11-04 20:03:04
0

马斯克:体力劳动更难被AI取代

  【马斯克:体力劳动更难被AI取代】最近,马斯克接受一场3小时访谈。访谈中,他对未来职业进行了预测——所有在电脑前处理的工作很快会被AI取代,但体力劳动难被AI取代,“这些工作会存在得更久”。当大多数人还在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体力劳动者时,马斯克却颠覆了传统认知:那些坐在电脑前处理电子邮件、编写报告的工作反而更危险,而焊接、管道施工、种地等体力工作会“存在得更久”。马斯克表示,AI会像闪电一样抢走所有数字化的工作,就像当年的数字计算机取代人工计算一样。最终,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高那些用双手做事的人的生产力,比如焊接、电气工作、管道施工,任何涉及“移动原子”的事情,比如做饭、种地、实际体力劳动,这些工作会存在得更久。马斯克对未来职业的预测令人惊讶:所有在电脑前处理的工作很快会被AI取代,就像当年的数字计算机取代人工计算一样。这位一向走在科技前沿的企业家解释道,人工智能将大幅提高那些用双手做事的人的生产力,但直接接管数字化工作。Gartner公司2025年7月的一项调查似乎佐证了马斯克的判断。该调查发现,73%的员工表示,技术已经取代了五年前还是他们工作一部分的内容。更加触目惊心的是,这些被替代的不是边缘任务,而是许多白领的核心工作内容。

  在传统观念中,体力劳动似乎应该是首先被技术替代的领域,但马斯克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涉及 “移动原子” 的实际体力劳动,比如焊接、电气工作、管道施工、做饭、种地,这些工作反而会存在更久。这一观点得到了现实数据的支持。微软发布的《生成式AI对职业的影响》报告列出目前最不容易受AI影响的10大职业,几乎全是蓝领工作。

  抽血师、护理师助理、危险品清除工人、油漆工、泥水匠、遗体防腐师、工厂系统操作员、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汽车玻璃安装和维修人员、船舶工程师、轮胎修理工...这些工作的共同点是需要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执行复杂的手工任务,这正是当前AI和机器人技术难以攻克的领域。

  农业领域的变革已经悄然开始,展示了AI如何在体力劳动领域发挥作用——不是简单替代,而是增强效率。在济南起步区万亩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一场农业效率革命正在上演。这里不见了往日扎堆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地底下500多套传感器,它们如同大地的“神经末梢”,实时回传土壤含水、含肥、含氧量等数据。所有这些数据汇入云端智慧平台,只需两名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上万亩农田便完成精准灌溉——这在过去需要上百人管理。

  效果怎么样?数据显示,去年示范区粮食单产提升15%,减少约90%人工,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降低30%,节约用水58%,种粮农民亩均增收约300元。这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在传统的焊接领域,AI也在改变着游戏规则。2025年10月31日,Novarc Technologies公司公布了世界首套全自主TIG焊接解决方案。这项突破性技术整合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造船、核能、能源和清洁技术等关键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性和一致性。Novarc公司CEO Soroush Karimzadeh表示:“这项技术解决了加拿大全国多个行业参与者面临的技术焊工短缺问题。”在AI的辅助下,焊接这种需要高度技能的工作,不是被取代,而是变得更精确、更安全、更高效。

  然而,AI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仍远未达到完全替代人类的水平。一项最新的基准研究揭示了AI代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局限性。根据Scale AI和CAIS发布的Remote Labor Index,AI代理在尝试完成真实自由职业者任务时,仅实现了2-3%的完成率。最佳表现模型在143,991美元的可用工作中,仅赚取了1,810美元。

  为什么AI难以替代这些复杂的工作?研究者发现,AI代理在以下方面存在困难:具有不明确交接的多步骤工作流程;需要通过对话澄清的模糊需求;需要判断力和上下文知识的任务;需要迭代和客户反馈的工作。eWeek的编辑Grant Harvey对此评论:“我们处于一个奇怪的中间地带。AI可以显著增强工作,但还无法在复杂任务上取代熟练人类。”

  面对AI的冲击,工作的未来更可能是重构而非简单替代。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许志星指出:“‘替代论’往往静态看待现有岗位,忽略了岗位实为一系列‘任务’的集合。”AI擅长处理重复性、规则化的常规任务,从而将劳动者从繁琐操作中解放出来,转向更需要人类智慧参与的判断性、创造性思考和复杂沟通等任务。例如,医生得以聚焦疑难诊断,律师专注于案情策略,会计师转向风险管控——这些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推动岗位向价值链高端跃升。Gartner的调查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62%的员工报告AI每天平均为他们节省了1.5小时。更重要的是,77%的员工参与了可用的AI培训,65%对使用AI工作感到兴奋。

  马斯克勾勒的AI未来远不止工作替代,而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文明转型。他预计,在未来5到6年内,AI将重塑整个数字世界的基础结构:手机将不再是运行操作系统、安装App的终端,而只是一个播放屏幕和音频的“边缘节点”设备。应用程序将彻底消失,所有交互由AI实时生成、预测与完成。用户所看到和听到的音乐、视频,几乎全部由AI生成。当AI和机器人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人类社会可能会进入一个“普遍高收入”时代——不是全民基本收入,而是真正的富足。工作将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个人选择。在理想情境下,几乎每个人都能拥有高收入,获得他们想要的商品与服务。但马斯克也提醒,这一转变过程将伴随着剧烈的社会阵痛和结构性混乱。

  未来工作专家Ravin Jesuthasan观察到,蓝领工作在近年大幅转型,许多职位因技术门槛提升,不仅待遇变高,吸引力也增加,过去被认为又苦又累的工作,如今反而可能成为稳定且具未来性的“黄金职业”。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超越对“岗位”的静态认知,以发展、系统的眼光审视“任务”、“能力”与“价值创造”的流动与重组。在AI时代,人类的深层能力——思考、创造、关怀与选择,才是劳动者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