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降温可达10~16℃,市民纷纷拿出厚衣服抵御寒冬!!
创始人
2025-11-04 12:04:58
0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11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强冷空气来袭北方迎来强降雪,局地有大暴雪特大暴雪。预计5日至9日,又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在这段特殊时期,气象状况呈现出显著变化。具体而言,5日至7日期间,冷空气将率先侵袭新疆、青藏高原西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其影响,这些区域将迎来6~8℃的降温,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降温幅度更为显著,可达10~16℃。与此同时,还将伴有4~6级的风,山口地区风力更为强劲,可达8~9级,阵风甚至能达到10~11级。在降水方面,新疆北部将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天气,高海拔地区更是会有大到暴雪,局地甚至会出现大暴雪,新增积雪深度预计在8~12厘米,局地可达15~22厘米。时间来到2025年10月下旬,北方多地遭遇了罕见的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单日降温幅度超过20℃,创下了历史极值。在这场寒潮中,西安小寨商圈的电子大屏上亮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标语——“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条标语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焦点话题。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市民也纷纷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场“提前到来的冬天”。

  10月23日,当暮色悄然降临,西安小寨商圈的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那面巨型LED屏的画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在猩红如血的底色映衬下,白色大字如惊雷般滚动显现:“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条简短却极具冲击力的标语,瞬间如星火般蔓延开来,引爆了舆论的浪潮。从地铁车厢里乘客们的低声议论,到早餐摊点前食客们的热烈讨论,几乎每一个西安人都在为这行突如其来的标语而议论纷纷,热度居高不下。

  气象数据如同一本精准的史书,详细记录下了这段特殊时期的天气变迁。在10月15日至24日这段时间里,西安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了4.2℃,这一数值成为了近十年同期中的最低纪录。尤为引人关注的是,23日这一天,单日降温幅度竟然高达20℃,一举创下了自1981年以来10月单日降温的极值。当我们将视线转向东北城市沈阳,对比其同期数据(23日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2℃,24小时降温8℃),不难发现,西安此次的“速冻”威力,竟然已经超越了以寒冷著称的东北地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气温骤降,西安市民们的反应既真实可感,又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与烟火味。曲江新区,82岁的张奶奶在凌晨5点便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厚棉裤,她感慨万千地说道:“活了八十岁,还是头一回在十月天里,被冻得直打哆嗦。”西北大学的学生李萌,则裹着毛毯,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配图是窗外呼啸而过的北风,以及纷纷扬扬飘落的银杏叶,她吐槽道:“这天气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昨天还穿着短袖配凉鞋,逍遥自在,今天就得套上三层秋裤,裹得严严实实。”而年轻人更是发挥创意,发明了“洋葱式穿衣法”——内穿短袖,外裹羽绒服,还配上了幽默的文案:“热了脱、冷了穿,西安人的智慧,就藏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衣物之中。”

  而降温对于每天都要在寒冷中奔波的上班族来说,这股强冷空气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张先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去公司上班。平时,他总是穿着轻便的西装,提着公文包,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但这次降温,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通勤装备。降温前一天晚上,张先生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厚棉衣和围巾、手套。第二天早上,当他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和围巾走出家门时,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粽子”。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他不得不把脸埋进围巾里,只露出两只眼睛。到了地铁站,里面虽然比外面暖和一些,但依然能感觉到丝丝寒意。张先生在拥挤的人群中等待着地铁的到来,心里默默祈祷着地铁能快点来,好让自己少在寒风中待一会儿。终于,地铁来了,他随着人群挤上了车。在车厢里,他看到很多人都和他一样,裹得严严实实,脸上带着被寒冷侵袭后的疲惫和无奈。

  到了公司,张先生发现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也都穿上了厚衣服。大家一边搓着手,一边抱怨着这突如其来的降温。有的同事还开玩笑说:“这天气,感觉像是从夏天直接跳到了冬天,一点过渡都没有。”张先生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身体被寒冷包围着,但他知道,生活还得继续,工作也不能落下。

  商场电子屏的标语看似调侃,实则暗含警示。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冬季采暖期长达4个月,但建筑保温标准却长期参照“温和气候区”设计。此次降温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老旧小区暖气未至,市民只能靠空调、电热毯硬扛;新建小区虽达标,但能耗高企,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西安的“速冻”并非孤例。10月18日,石家庄入冬,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纪录;10月20日,北京最低气温降至-0.5℃,南二环杂货店门口,电动车“挡风被”生意火爆,骑手、警察、上班族紧急加装;丰台区壁挂炉维修店主称,国庆假期后第三天,维修活儿便多起来,比去年提前半个多月。

  在甘肃渭源,10月16日晚开始下雪,17日早晨地里的积雪达三寸厚。农民郭琳琳的玉米只收回一半,百合几乎全冻在地里。渭源县部分城区于10月21日启动集中供暖,提前10天,但农村地区仍面临秋收困境。

  北京的情况同样严峻。10月18日前后,强冷空气冲破南方暖气流封锁线,故宫周边进入最佳赏秋时节,但松榆西里社区的大柳树枝却被砍掉——它们挡住了阳光,屋里更冷。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大白菜、圆白菜、芹菜等蔬菜价格翻倍,商户称“河北、山东许多秋季蔬菜还处于生长期内,由于低温寡照,冷棚蔬菜几乎停止了生长,产量大幅下降”。

  气温骤降不仅影响人类,也对动植物造成冲击。北京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胡波称,中秋节后接到的刺猬求助电话比往年同期增加40%,不少刺猬被发现时已冻伤、失温或冻死。他解释,北京室外的最低温度已低于刺猬的“安全线”,但一些刺猬可能尚在储备过冬脂肪,或还没找到合适的洞穴。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寒潮源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途经河西走廊时加速,使西安成为“冷空气过境第一站”。而东北地区因纬度更高,冷空气抵达时已“力竭”,降温幅度反而较小。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西安作为内陆城市,既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直接影响,又面临“暖湿化”趋势——冬季降水增多,但“湿冷”比“干冷”更易造成体感温度骤降。商场电子屏的标语,从调侃演变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记忆。西安人用幽默化解寒意,用智慧适应变化,更用行动呼吁:城市规划需未雨绸缪,从“被动抗寒”转向“主动适寒”。毕竟,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在气候变化的寒潮中,唯有韧性,才能让城市温暖如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