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3日在香港举行,活动以“打造新经济动力”为主题,汇聚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等全球多地专家及业界,深入探讨湾区经济发展机遇,并搭建全球湾区对话平台,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位于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以及日本的东京都湾区,是世界上的主要湾区,“湾区”之所以地位独特,产业互补和联通贸易是其特色,湾区所产生的机遇亦备受创科业界和资本青睐。
当天的活动由团结香港基金、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澳门基金会联合主办。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政府正通过港深创新科技园区、北部都会区等,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以及国家新发展蓝图中确定的其他重点创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致辞时表示,湾区经济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在规则对接、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领域持续突破,不断增强与世界其他湾区的合作深度与广度。
团结香港基金主席陈智思致辞时表示,全球湾区经济体已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从旧金山湾区到纽约湾区,从东京都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地区展现了开放、想像和协作如何驱动成长,并激发全球转型。

11月3日,“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在香港举行,活动以“打造新经济动力”为主题,汇聚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等全球多地专家及业界,深入探讨湾区经济发展机遇,并搭建全球湾区对话平台。(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摄) 香港中通社图片
湾区对话是本次论坛的重要环节,活动邀请了美国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Sean Randolph发表主旨演讲。他分享,企业选择到湾区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接触行业内企业龙头以及国际商贸连结等,而粤港澳大湾区近年发展迅速,期待将来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会有更紧密的连结。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则从日本经验提醒城市发展的问题。他说,持续不断的移民涌入或将导致“城中村”过度拥挤,住屋条件恶劣。其后城中村居民向郊区迁移,这种发展面临两大障碍,城中村的低收入者未来收入成长可能有限,难以在郊区购屋;其次,大城市与郊区在公共交通方面的连结较差。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刘遵义教授在主旨演讲环节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整合并非零和游戏,必须采取互利共赢的政策才能成功。香港的未来取决于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融合。如果能够实现真正的经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前景将十分光明。
中国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致辞时表示,澳门长期承担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的桥梁角色,积极打造数字化的经贸促进平台,推动大湾区与葡语国家在贸易、金融、科创、青年创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