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提名开始以来,报名参选踊跃,不少报名参选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畅谈竞选政纲关注的方向和重点,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与此同时,香港社会支持立法会选举的气氛也渐渐浓烈。
特区政府率先呼吁公务员积极参与12月7日的选举投票。行政长官李家超于上周二 (10月28日) 致函所有公务员,号召大家于选举日踊跃投票;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亦于31日向全体公务员发信,呼吁公务员团体积极行使基本法下的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责任,并以实际行动体现《公务员守则》下支持特区政府施政的理念。
这些日子,民青局组织了八个青年团体和地区“三会”,在全港18区开设超过80个街站,接触选民,呼吁大家踊跃参与立法会选举。局长麦美娟每天去到不同的街站,派发传单宣传选举!
多名公务员团体代表也纷纷表示,公务员必定响应行政长官呼吁,以身作则,投票当日会尽量安排时间,为香港共同家园的更好未来投下神圣的一票。
笔者留意到,本港许多企业、机构、政府部门、大学等都表现出积极姿态。信和集团、新鸿基、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等,均表示向员工提供半天假期,便利投票。
马会表示,将透过在十八区超过100个直接营运的处所及设施,宣传立法会选举讯息,并鼓励马会的值班人员在办公时间投票,并提供交通津贴。
香港中华总商会呼吁工商界的选民积极参与投票;香港中文大学向学生及员工发信,鼓励师生履行公民权利和责任。
医管局鼓励部门弹性安排轮班,呼吁踊跃投票;香港房屋协会、地产代理监管局、中华电力和煤气公司均表示,将为投票日需要值班的员工,安排灵活工作安排,鼓励所有同事行使公民权利。
踊跃参选,积极投票,提供条件支持员工参与投票,这都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珍惜和尊重,更是对香港、对未来负责任的表现,是高质量民主必不可少的元素,值得点赞!
洞若观火,应变求变。应看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香港必须不遗余力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立法会作为香港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立法会选举事关重大,高质量民主可推动高质量发展。
厘清高质量民主的内涵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要探索一种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民主模式,这个民主模式必须是高质量的。那么,何谓“高质量民主”?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两大要义:
其一,必须是有效民主。民主是社会治理的手段,其目的是推动有效的社会治理。对于香港来说,要达到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繁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民主能够达到这些基本要求,什么样的民主就是好的民主、是管用的民主。
民主选举是实现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到立法会选举这件事情,要体现有效民主,就是要选出真正能为香港办实事的议员。首先,议员要有真才实学、了解基层情况,能为香港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议员应善于和政府官员沟通,所谓“代议士”,并非把民意反映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在民意和政府施政之间找到契合点,把民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最终让民众受惠。
其二,必须是有序民主。所谓“有序”,就是遵循规矩、有条不紊。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因此,“港式民主”的第一大规矩就是符合“一国两制”方针,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具体到立法会选举这件事上,就是把“爱国者治港”落到实处,严格进行资格审查。此外,还要体现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的原则,参选人要比政纲、比能力、比形象,选民投票率要高,整个选举过程要公平、公正、诚实、有序地进行,等等。
“有效民主”和“有序民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一方面,以推动“有效民主”的初心组织选举活动,才有可能实现“有序民主”;另一方面,推进民主的整个过程有序,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民主”。茹古涵今,这两条是高质量民主的主要内涵。
聚焦经济重心选“发展推手”
劣质民主,只会带来劣质治理。高质量民主,可以赋能高质量发展。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选贤任能、选贤进能,委以重任。
谈香港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看看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建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明确了一系列思路和举措,亮点频闪,催人奋进。香港应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在笔者看来,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其一,在推进创科发展上实现突破。《建议》强调“高水平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这意味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从“跟跑”变为“并跑”“领跑”,被别人“卡脖子”已经不是燃眉之急,下一步的重点是在更多领域抢先拿下制高点。香港的创科发展对经济的支撑力度还比较弱,这一变化启示香港,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挥香港在基础研发领域的优势,力图创科发展实现突破。
其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角色。“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强调“制度型开放”、注重长远利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意味著中国开放的站位更高、格局更大、视野更开阔,将塑造全球开放格局。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香港肩负著“内联外通”功能,香港不能满足于仅仅当好外资进入内地和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通道”和“平台”,还要体现主动性、充当资源整合者,在诸多领域成为“枢纽”,实现角色升级。
其三,在扩大内需战略下找准定位。《建议》有一个亮点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把“扩大内需”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许多新提法。比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意味著鼓励业界推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或推动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主动开辟市场,实现“无中生有”。
香港特区政府千方百计提振本地消费,相关业界也绞尽脑汁出主意、想办法。国家在提振消费上有新思路、新举措,香港应在扩大内需战略下寻找提振消费的新定位。
以上三个方面是国家战略的新亮点,标注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也蕴含著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立法会议员并非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者,却是建议者、监督者,是香港发展的推手,角色非常重要。笔者留意到,已有个别报名参选的人士表示,将围绕这些主题宣示自己的政纲。披沙拣金、审时度势,选民应认真观察分析他们的政纲,把最优秀的“发展推手”选出来。
关注民生难点选“解难高手”
民主选举的本质是选贤与能。有位市民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关键是候选人要做实事,有服务地区经验,候选人有知名度又如何?我又不是选明星,我只是小市民,解决我们身边的难题才是最实际。”
这位市民说得好!立法会选举不是“选秀”,应选出解决难题的高手,与政府有效配合,合力解决民生难题。李家超及本届政府就任以来,在解决民生难题上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还需持续用力。
以解决住房难题为例。现在,一般申请人公屋轮候平均期限已从最高时的6.1年下降到5.1年,这是不小的进步,但要看到,受建筑标准、用工制度、审批程序等因素的影响,香港建房的速度与内地差距很大。解决“㓥房”问题,政府也已经出台了“简朴房”标准,逐步取缔“㓥房”时日可待。这些难题要又好又快地解决,也需要立法会从立法层面给予支持。那么,在候选人当中,谁能在这方面更有作为呢?选民可认真观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投下负责任、高质量的一票。
再以解决养老安老为例。香港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养老成本也居高不下,港人到内地养老,不仅居住环境提升,而且费用较低。近年来,在特区政府的推动下,“内地养老”已渐成趋势,但香港老人在内地长期生活还涉及到医疗服务体系对接等诸多具体事项,两地制度的对接,有的可透过政府层面解决,有的则需要透过立法会来解决。那么,在候选人当中,谁能破解难题呢?选民可明察秋毫、去粗取精。
香港的民生问题还很多,都需要以踏踏实实的作风,一个一个地解决。期待候选人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期待选民擦亮眼睛,聚焦民生大事,盯紧关键之处,审视候选人的能力,选出“解难高手”。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与香港立法会议员每次交流互动时都强调,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议政,以实际行动展现担当作为。
第八届立法会议员履职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选举这个关键环节,大家须一起努力,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用心选贤与能,选出优秀人才进入立法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高质量的民主选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