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回应美财长再威胁对华加征关税
【中方回应美财长再威胁对华加征关税】2025 年 11 月 3 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向发言人毛宁提问:美国财长贝森特昨日声称,若中国继续阻止稀土出口,美国可能会对华加征关税。毛宁的回应简洁有力:“对话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威胁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她强调,中美双方当务之急是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釜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为经贸合作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
这场外交交锋的焦点,直指战略性资源 —— 稀土。美国财长贝森特在 11 月 2 日的表态中,明确将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措施与关税威胁挂钩。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和军事领域的核心原材料,一直是中美贸易中的敏感商品。美方此举并非孤立事件。根据新华社 2025 年 10 月 30 日的报道,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美方同意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10% 所谓 “芬太尼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24% 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然而,仅几天后,美方再就稀土问题发出关税威胁,展现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与反复性。
面对美方的最新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 11 月 3 日的回应中,延续了中方一贯的立场。她指出:“关于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中方主管部门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 这意味着中国在稀土出口管理上的政策是透明且连续的,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毛宁特别提到 “中美经贸团队吉隆坡磋商的成果”,这一细节至关重要。它提醒美方,双方刚刚通过对话取得了积极进展,威胁施压与之前的合作成果背道而驰。
稀土被称为 “工业维生素”,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这 17 种化学元素。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储量丰富,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正因如此,稀土一直是中美贸易博弈中的关键棋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税威胁发生在美国财长层面,而非贸易代表办公室,显示出美方将稀土问题提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同时,根据财政部网站信息,2025 年以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已多次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表明中方在关税问题上始终保持反制能力。
尽管出现新的关税威胁,但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仍是对话与合作。毛宁在回应中强调的 “两国元首釜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近期的一系列经贸互动也证明了合作的可能性。除了吉隆坡磋商成果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若中国严打芬太尼出口,美方愿取消所有相关关税。这些进展表明,只要双方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完全能够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当美国财长的关税威胁再次响起,中国外交部用 “威胁和施压无助于解决问题” 作出了坚定回应。从吉隆坡磋商到达成共识,再到新的关税威胁,中美经贸关系仍在曲折中前行。稀土之争,争的不仅是资源,更是未来科技主导权!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美合作的稳定性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