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说法》主持人被骗1000元买茶叶
【《今日说法》主持人被骗1000元买茶叶】北京一家银行停车场,一名开着奔驰的中年男子缓缓摇下车窗,指向后备箱里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展会结束,带不回去了,便宜处理。"—— 就是这样一番经典说辞,让天天宣传反电诈的《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掏出了 1000 元钱。"你说我这个天天宣传反电诈、反诈骗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上当受骗啊。"2025 年 11 月 1 日,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自曝在北京某银行停车场遭遇茶叶骗局,花费 1000 元购买了 5 盒劣质茶叶。这位平日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揭露各类骗局的专业人士,也未能识破一场精心设计的 "剧本杀",引发公众对这类传统骗局新变种的广泛关注。
这场骗局的发生场景普通却极具迷惑性,就始于北京一家银行的停车场。当时李晓东刚办完事,正准备驾车离开,一名中年男子主动上前搭讪,询问他是否需要购买茶叶。尽管李晓东第一时间明确表示 "自己不喝茶",拒绝了对方的推销,但男子并未放弃,反而坚持邀请他 "只是看看",随即打开了自己奔驰车的后备箱和后车门 —— 里面满满当当堆放着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从外观上看,完全符合 "高档礼品" 的定位。男子紧接着编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说辞:自称是来北京参加茶叶展销会的商人,如今展会已经结束,准备驾车返回家乡,可后排座椅需要坐人,这些没卖完的茶叶实在带不回去,只能 "亏本便宜处理"。他还特意强调,这些铁观音茶叶原价 1000 元一盒,现在为了尽快出手,只卖 300 元一盒,营造出 "捡大便宜" 的氛围。
即便面对如此大幅度的 "优惠",身为法制节目主持人的李晓东起初仍保持着职业敏感性和警惕性。他在视频中回忆:"我觉得价格确实便宜,但心里还是有防备,当场就说‘我不太喝茶,算了,我不要了’。" 然而,骗子早已准备好应对警惕的话术,见李晓东不为所动,男子立刻抛出新的 "诱饵",主动降价:" 既然您实在犹豫,那茶叶可以再便宜点,200 元一盒卖给您,就当交个朋友。"正是这一" 进一步让步 "的举动,悄然突破了李晓东的心理防线。他坦言,当时觉得" 这个价格确实低得超出预期 ",一时放松了警惕,最终" 一咬牙、一跺脚 ",花 1000 元买下了 5 盒茶叶。从最初的坚定拒绝到最终掏钱购买,短短几分钟内,骗子通过层层递进的价格策略,精准抓住了普通人 "贪小便宜" 的心理弱点。
带着购买的茶叶离开后,冷静下来的李晓东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 毕竟多年从事法制宣传,对各类骗局的套路有一定敏感度。于是在第二天,他特意找来一位懂茶的朋友帮忙鉴定这些 "低价购入的高档茶叶"。朋友仔细查看茶叶的外观、闻过气味后,给出的结论令人沮丧:这些看似包装精美的茶叶,实际上是添加了大量香精的伪劣产品,口感和品质极差,根本不符合正常茶叶的标准,"说实话,50 块钱一盒都不值,纯属劣质货"。得知自己确实被骗后,李晓东没有选择隐瞒,反而主动在社交平台公开分享了这一经历,还自嘲是 "反诈主持人翻车现场"。他在视频中诚恳地说:" 我把自己的教训说出来,就是想提醒大家,诈骗手段真的五花八门,总有一款可能让你中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李晓东的遭遇并非个例,这种 "豪车卖茶叶"的骗局是流传多年的老套路,只是近年来不断换" 外衣 ",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人群重复上演。据九派新闻搜索梳理,今年 7 月,四川成都市民卫女士就在当地一会展中心停车场遭遇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骗局:一辆悬挂沪 C 牌照的迈巴赫轿车在停车场将她拦下,车内一对男女同样自称是来参加展会的商家,以" 茶叶太多,车内要坐人带不走 "为由,用类似的降价话术,诱导卫女士支付 888 元买下了 5 盒质次价高的茶叶,事后鉴定发现茶叶同样是劣质产品。更早的去年 5 月,浙江省消保委就曾专门发布消费提醒,明确指出在各类博览会会场、高速服务区、大型商场停车场等场所,常有一些穿着精致、开着豪车的人,以" 参加完博览会剩余产品带不走 "为借口,低价处理所谓" 高档产品 ",涉及茶叶、海鲜、床品四件套、保健品等多种品类,本质上都是同一类诈骗套路。
李晓东分享被骗经历的视频发布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议,短短一天内播放量就突破百万。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留言调侃他 "心善"" 太淳朴 ",还开玩笑说" 原来反诈专家也有失手的时候 ";同时,也有大量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类似的被骗经历,纷纷表示" 这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老套路了,没想到现在还在有人上当 ",并提醒大家" 千万不能贪小便宜,不然肯定吃大亏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感慨:"没被骗过,可能只是因为还没遇见专门针对自己的剧本。" 这句话精准揭示了为何即使是熟悉骗局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中招 —— 骗子会根据场景、对象调整话术,让人难以第一时间识别。
这起事件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为何一位天天接触各类诈骗案例、熟悉反诈知识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陷入如此 "低级" 的骗局?从骗子的操作手法来看,他们精心设计了多个环节来增强可信度,一步步降低受害者的警惕:首先是驾驶豪车(奔驰、迈巴赫等),利用 "豪车 = 有实力 = 可信" 的刻板印象,让受害者潜意识里觉得 "开这么好的车,应该不会骗这点小钱";其次是包装精美,用高端礼盒营造 "产品价值高" 的假象,与低价形成强烈反差,刺激购买欲;再者是展会参展商身份,编造合理的 "低价处理理由",让 "降价" 显得不突兀,降低受害者对 "骗局" 的怀疑;最后是逐步降价,从 300 元到 200 元,用 "让步" 姿态让受害者产生 "占了便宜" 的错觉,最终心甘情愿掏钱。而李晓东本人在反思时也坦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就是起了贪念,觉得能以低价买到好东西,人只要一有贪念,距离被骗就不远了。" 这正是所有类似骗局能够得逞的核心心理因素。
针对此类 "豪车售卖剩余产品" 的骗局,浙江省消保委曾在之前的消费提醒中明确给出防范建议:消费者在遇到有人以 "展会剩余"" 带不走 ""低价处理" 等名义推销商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消费,不要被 "超低价"" 高档包装 ""豪车背书" 等表面现象迷惑,多问自己几个 "为什么"—— 比如 "真正的商家会在停车场随意低价甩卖产品吗?""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急着亏本处理?"。这类骗局中,骗子售卖的商品看似多样,但本质都是" 劣质商品 + 精美包装 ",利用消费者对" 展会剩余商品 "的信任和" 贪便宜 " 的心理,诱导冲动消费。因此,防范此类骗局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便宜,不轻信陌生人的主动推销,购买茶叶、海鲜等商品时,尽量通过正规商场、品牌专卖店或官方授权渠道,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避免更多人受害。
《今日说法》主持人都不得不承认 "诈骗手段总有一款适合你" ,普通消费者更应深刻认识到反诈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从奔驰车里的 "高档茶叶" 到精心编织的 "展销会故事",骗子的剧本或许会不断更新细节,但核心套路从未改变 —— 始终利用人们的善心与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