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红婵训练场再现“水花消失术”
【全红婵训练场再现“水花消失术”】2025 年 11 月 2 日,广州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第十八届全运会跳水项目正式开赛。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迎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 时隔 183 天,奥运冠军全红婵重返赛场。在赛前训练中,她再次展现了令无数人惊叹的 “水花消失术”,仿佛时间从未带走她的精湛技艺。本次全运会,全红婵的参赛项目成为关注焦点。她将出战女子团体双人 10 米台和女子双人 10 米台项目,但确定退出女子 10 米跳台单人项目。这一调整使得她与陈芋汐原本备受期待的 “巅峰对决” 无缘上演。
全红婵的复出首秀于 11 月 2 日在广州拉开帷幕。这是她自 5 月初参加世界泳联世界杯超级总决赛后,时隔近 6 个月再次亮相正式比赛。在赛前训练中,全红婵状态神勇,经典的 “水花消失术” 再次上演。她从起跳到入水,动作一气呵成,入水时几乎看不到水花溅起,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训练场边,细心的观众还发现全红婵和陈艺文穿了同款洞洞鞋,这一轻松的生活细节,似乎也预示着她正以放松的心态迎接比赛。
根据最新赛程安排,全红婵的参赛计划有所调整。她将仅参加女子团体双人 10 米台和女子双人 10 米台两个项目,不再出战女子 10 米台单人项目。具体赛程显示,全红婵于 11 月 2 日参加女子团体双人 10 米台项目,随后将于 11 月 6 日出战女子双人 10 米台项目。这一调整意味着她与国家队队友陈芋汐在单人项目上的对决将无缘上演。陈芋汐本次全运会将冲击女子单人 10 米台、双人 10 米台和团体赛三项冠军。
全红婵上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还要追溯到 2025 年 5 月初的世界泳联世界杯超级总决赛。当时她与陈芋汐配合夺得女子双人 10 米台冠军,在女子单人 10 米台比赛中获得亚军。然而,随后因旧伤复发,全红婵退出了之后举行的所有比赛。这段长达 183 天的缺席,让无数体育爱好者对她的回归翘首以盼。伤病的困扰与发育期的身体变化,一直是全红婵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此次复出,对她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尽管全红婵与陈芋汐在单人项目上的对决无缘上演,但两人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竞争对手。陈芋汐在接受《体坛零距离》采访时曾坦言:“东京奥运后的低谷期,我遇上了正值巅峰期的全红婵。正是通过与小红配对双人,自己才被一步步从‘蹬不起来’的状态里带回了赛场。” 她进一步表示:“我觉得我们俩算是良性竞争,有竞争才有提升。无论是她比得好或者我比得好,我们都会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比赛和成绩。” 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从一段对话中可见一斑:当被问及是单人压力大还是双人压力大时,陈芋汐的回答是双人,因为单人有全红婵托底,能确保金牌;而全红婵的回答则是单人,因为双人有陈芋汐的陪伴,让她感到安心。
全红婵赖以成名的 “水花消失术”,背后蕴含着精深的物理原理和刻苦训练。当运动员从十米台跳下时,人体质量与下落速度的结合会产生巨大冲击力。要减小水花,关键在于入水姿势的精准控制。目前通用的 “抓手平掌” 手势是减少水花的关键技术:两手相握,一手五指并拢伸直,另一只手握在背部,五指紧扣,手掌上翻,腕关节背屈 90°,掌心对水。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运动员入水时,身体被视为方形刚体撞击水面,比对尖锐楔形刚体更能减少水花。同时,两手叠放减小接触面积,身体收紧,让冲击力集中在小块面积上。
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星光熠熠,有超过 10 名现役奥运冠军参赛。各代表队均以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为核心组建最强战队。广东跳水队作为 “冠军之师”,共有谢思埸、全红婵、陈艺文、陈艾森 4 位奥运冠军参赛。上届全运会,广东队夺得跳水项目 12 枚金牌中的 7 枚。其他队伍也是强手如云:北京队拥有四届奥运会冠军曹缘,湖北队有王宗源、昌雅妮两位奥运冠军,上海队则由陈芋汐领衔。
训练池边,全红婵一次次从跳台跃下,依然保持着标志性的 “水花消失术”。对于 18 岁的她来说,183 天的等待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逗号。退赛或许令人遗憾,但运动员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更应被珍视。全红婵与陈芋汐,这两位中国跳水的骄傲,她们的良性竞争与默契配合,共同构筑了中国跳水坚不可摧的堡垒。当 “水花消失术” 再次惊艳赛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一位年轻运动员不畏挑战、砥砺前行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