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荣耀》原型吴石之子档案公开
【《沉默的荣耀》原型吴石之子档案公开】南京大学校史馆里,几张泛黄的纸页静卧展柜 —— 学籍卡上青年眉目清秀,新生名册中字迹斑驳。这些看似普通的档案,封存着一段跨越生死的家国记忆。“日子不会太久了。”1949 年 4 月,吴石将军对儿子吴韶成说出这句话时,南京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中。谁曾想,这竟成了父子间的最后对话。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将军的潜伏故事震撼了无数观众。而近日,南京大学校史馆首次公开展出吴石之子吴韶成的珍贵档案。这些泛黄的纸页,不仅记录了一个青年的求学路,更见证了一对父子在历史洪流中的诀别,一个家庭为信仰做出的牺牲。
在南京大学校史馆的展柜里,吴韶成的学籍卡和 1948 年新生入学名单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珍贵的史料勾勒出这位青年学子的形象 ——21 岁,福建闽侯人,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1948 年至 1952 年,吴韶成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经济学系求学。南京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王丹透露:“选择经济学系,是吴韶成与家人们的共同决定。” 正是这个决定,让吴韶成在南京见证了历史转折,也经历了与父亲的生离死别。
1949 年 2 月,吴石因调任与儿子一同前往南京。这看似普通的同行,却为后来的壮烈离别埋下伏笔。同年 4 月 1 日,南京学生举行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却遭到镇压,酿成震惊全国的 “四一” 惨案。两名国立中央大学学生在这场惨案中丧生。吴韶成与同学探望父亲时谈起此事,吴石对受害学生深表同情,并意味深长地说:“日子不会太久了。” 离宁前,吴石将身上仅有的 20 元美钞留给儿子。这对父子不会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南京解放前夕,时局动荡,吴石多次试图让儿子离开南京。吴石曾通过电话劝说吴韶成离宁,甚至在 1949 年 4 月 22 日派江宁要塞司令胡雄开吉普车到学校,要求儿子立即随车撤离。但吴韶成与同学们选择留下:“几千个同学都留校应变,请父亲放心。” 他们积极护校,迎接南京解放。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座城市迎来新生。而吴石将军则奔赴台湾,执行潜伏任务,从此一家骨肉分离。
1952 年,吴韶成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来成为河南省冶金厅总经济师,以经济建设的方式延续着父亲报效国家的理想。吴韶成曾撰写《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 —— 挥泪忆和父亲走过的岁月》等文章,为历史留下珍贵的亲历记录。通过这些文字,后人得以窥见吴石将军不仅是隐蔽战线的英雄,更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情报工作者 —— 他曾编撰《参二室蓝本》精准预判淞沪会战形势,在昆仑关等战役中参与谋划。
南京大学此次展出的不仅是吴韶成的个人档案,更是一段浓缩的家国历史。南京文史作家栾川指出,这些档案与吴韶成的回忆文章形成珍贵的史料互证,让历史更加完整立体。南京大学校史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抗战时期的办学、人物、作品、教材等多个专题展。公众可通过预约前往参观,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吴韶成的学籍卡依旧静静地躺在展柜中,那个曾经在父亲离去后坚持护校迎接解放的青年,也已用自己的一生延续了父亲的报国理想。这些泛黄的档案,不仅记录了一段个人历史,更见证了一代人为信仰付出的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