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出家的00后已经还俗了 在尘世与禅意间寻找答案!
创始人
2025-10-31 18:02:57
0

第一批出家的00后已经还俗了

  【第一批出家的00后已经还俗了】当00后们还在把“出家”当作玩笑话时,有的00后,已经悄悄还俗了。今年5月,25岁,出家一年还俗的嘉翊在小红书上发帖求职,评论区全是年轻人对找工作的“焦虑”:“为什么要从上家离职? 是否接受我们给你做背调?”“你跳槽太频繁了,没有超过一年的工作经历。”“你在最不好工作的时候出来找工作。”嘉翊没有被上海的HR捞到,却收到广州一家做心理疗愈的创业公司的offer,于是他从安徽深山的小庙下山,重新回到广州城中村的出租屋。“适应了两天才把那股想吐的感觉消化下去。”他还成了一名“出家还俗”博主,吸引了一批渴望改善现实处境、治愈精神世界的年轻人。出家,是因为有太多人生问题想不明白,他觉得自己应该出家。选择还俗,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工作。听起来很玄,但似乎就是那么回事。他们中有人从安徽深山的小庙回到广州城中村,有人带着禅修习得的智慧投身心灵疗愈行业,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出家还俗”的独特体验——这场看似叛逆的选择背后,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重构。

  2023年,23岁的嘉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他,在上市公司做过精益工程师,在外企当过猎头,却在一次次职业规划中陷入迷茫。“一位大专生和海归硕士,努力十年后触碰到的天花板竟如此相似。”他在社交平台写道,“当学历、经验、努力都无法突破困境时,我开始怀疑:我们拼命追逐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种困惑在接触禅修后达到顶点。2023年9月,嘉翊在湖北玉泉寺参加禅修班,七天“包吃包住”的沉浸式体验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专注当下”的力量:“盘腿坐在蒲团上,听着自己的呼吸声,世界突然变得很安静。那些职场焦虑、人际纷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这种体验让他做出惊人决定:辞去猎头工作,前往五台山剃度出家。

  相似的轨迹也发生在浙江绍兴的睿蒙身上。这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上市公司实习一年后成为猎头,却在接触形形色色的求职者后陷入虚无:“有人为升职加薪焦虑,有人为家庭矛盾崩溃,这些负能量像潮水一样涌来。”2024年春天,他瞒着父母,带着简单的行李走进寂静禅寺,在青灯古佛前寻找“不可主宰,无须执着”的答案。

  深山小庙的生活远非想象中超脱。嘉翊在安徽某小庙的日程表里,清晨4点起床诵经、打扫庭院、种菜做饭占据大部分时间。“庙里没有WiFi,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孤独感像潮水一样涌来。”更让他困惑的是,那些劝他出家的师父们,有的用“你文化高能弘扬佛法”说服他,有的直言“你长得魁梧适合当和尚”,甚至有师父拉着他与其他寺庙的和尚远程视频“面试”。

  睿蒙在寂静禅寺的经历同样充满反差。这座清修小庙的僧人,有的因家庭贫困出家,有的因情感受挫寻求庇护,与世俗想象中“高洁善良”的形象大相径庭。“有位师父总在深夜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后来才知道他在怀念前女友。”睿蒙说,“这里没有绝对的神圣,只有真实的人性。”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身上体现得更为极致。这位曾拒绝麻省理工奖学金、在龙泉寺出家12年的“学霸僧人”,最终选择还俗结婚。他在社交媒体坦言:“寺院事务繁琐,从做饭盖房到跑出版,流程复杂得像大型企业。当我提出优化流程时,得到的却是‘师父早已不是我的偶像’的答案。”

  2025年5月,嘉翊在小红书发布求职帖:“25岁,出家一年,有无上海的公司捞捞?”评论区里,年轻人的焦虑扑面而来:“跳槽太频繁”“工作经历太短”“现在找工作太难了”。但他最终收到广州一家心理疗愈创业公司的offer,将山间习得的“专注当下”转化为职场技能。“公司项目用非宗教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迷茫,这和我在山上修习的目标殊途同归。”

  睿蒙的选择更具戏剧性。他在社交平台分享出家经历后,意外引发关注,第一篇帖子就收获两千多个赞。当得知寂静禅寺计划修建新禅堂却缺乏资金时,他发起化缘行动,甚至用尖锐言论吸引流量:“佛教论心不论迹,如果流量能帮到小庙,被骂也值得。”如今,他已接受心灵疗愈行业的工作邀约,计划将禅修智慧融入课程开发。

  这些还俗的年轻人,正在用独特方式重构“修行”的定义。柳智宇将佛学与心理学结合,组建佛系心理服务团队;张明光在龙泉寺推行智能化管理,用新媒体传播佛法智慧;嘉翊在出租屋里打坐、吃肉、投简历,用“世俗生活+禅意心态”应对职场挑战。“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红尘。”他在最新视频中说,“当你能用平和心态面对堵车、加班、催婚,才是真正的开悟。”

  这股“出家还俗”潮,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深层困境。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00万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智联招聘调研显示,63%的职场人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职业发展迷茫”占比最高。在这种背景下,禅修、寺庙游、心灵疗愈等“精神避难所”悄然兴起,北京龙泉寺、杭州灵隐寺等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某旅行平台“寺庙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这不是逃避,而是充电。”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分析,“当物质丰裕却精神空虚成为普遍现象,年轻人开始用传统智慧对抗现代性焦虑。出家是形式,还俗是必然,重要的是他们在寻找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认知的迭代。”

  站在2025年的秋天回望,这场“出家还俗”运动已超越个体选择,成为观察当代青年精神图景的窗口。当嘉翊在广州出租屋里重新适应城市节奏,当睿蒙用禅修智慧开发心理课程,当柳智宇在婚姻中实践“生活即修行”,他们用行动诠释:真正的答案不在山门内外,而在每个当下对生命的真诚回应。正如嘉翊在永庆坊湖畔抽牌卡时写下的感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姿态面对未知的旅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