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惊讶!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 朱漆木凳竟是“国宝”,网友直呼根本想不到!
创始人
2025-10-31 13:03:05
0

  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

  【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2025年10月新华社消息,#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消息引发关注。当游客穿过神武门,沿着故宫中轴线走向乾清宫时,或许不会想到,这座承载六百年历史的宫殿里,编号"天字一号"的文物并非传世书画,也不是稀世瓷器,而是一张朴素的红漆木凳。这个被故宫博物院第五代文物守护者梁金生称为"最平凡的国宝"的物件,不仅见证了紫禁城从皇权象征到文化殿堂的转变,更暗藏着一套延续百年的文明编码体系。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在乾清宫召开会议,决定采用《千字文》为文物编号系统。这套源自南朝梁武帝时期的文字序列,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起首,每个字对应特定方位:乾清宫为"天",坤宁宫为"地",交泰殿为"荒",形成一套精准的空间定位系统。当工作人员踏入乾清宫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二层木踏凳,便被赋予"天字一号"的特殊身份。这个编号体系蕴含着双重智慧:其一,通过《千字文》的唯一性确保文物不重号,1924年点查时登记的117万件文物中,每件都有独立坐标;其二,方位字暗含文物原始位置,如"地字十五号"青铜鼎必出自坤宁宫,"玄字三号"瓷瓶定存于某处偏殿。这种将文学经典转化为管理工具的智慧,使紫禁城从政治空间转型为文化坐标系。

  这张高42厘米、宽38厘米的朱漆木凳,表面覆盖着三层大漆,凳面因长期使用形成向内凹陷的弧度。它看似普通,实则暗藏三重文明密码。第一,与同时期登记的《快雪时晴帖》《富春山居图》相比,木凳的平凡恰恰构成对皇权美学的解构。当专家们为书画真伪争执不休时,这张记录宫人日常的木凳,以其无装饰的纯粹性,成为最可靠的"历史证人"。台北故宫文物专家庄严曾回忆:"各宫清册编排时,谁也没想到天字第一号会是张开关门扇的木凳。"第二,木凳凳腿内侧的"乾清宫用"墨书,与凳面磨损痕迹形成时空对话。故宫古建部研究发现,凳面弧度与清代宫女服饰宽度完全吻合,证明其曾是宫女更换朝服时的辅助工具。这种微观的空间记忆,比宏大叙事更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场景。第三,2018年故宫建院93周年之际,梁金生在文物库房发现这张木凳时,其漆层下仍保留着1925年点查时的编号墨迹。这个跨越三个世纪的"活文物",见证了从溥仪出宫到文物南迁,从台北故宫分立到两岸文化认同的全过程。正如梁金生所说:"它比任何金玉宝器都更懂得守护的意义。"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特展中,"天字一号"木凳与乾隆大阅刀形成奇妙对话。编号"天字一号"的乾隆御制佩刀,通长96.5厘米,刀背錾刻十四条金龙,刀镡镶嵌红宝石、绿松石,与木凳的质朴形成强烈反差。但正是这种反差,揭示出文明守护的双重维度:

  物质文明的层叠:乾隆刀体现清代工艺巅峰,木凳记录民间生活智慧。故宫现藏195万件文物中,既有价值连城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也有数万件类似木凳的普通器物。这种物质文明的层叠,构成完整的文化基因库。

  守护精神的传承:梁金生家族五代守护故宫,其祖父梁廷炜1925年主持点查时确定编号体系,他本人则在2018年完成建院以来首次全面清点。当他在库房发现木凳时,特意用棉签蘸取蒸馏水,轻柔擦拭编号处的灰尘,这个动作与九十年前祖父的动作形成时空呼应。

  数字时代的重生:在故宫最新展览中,木凳与乾隆刀共同入选"文明长河"单元。通过AR技术,观众可看到木凳在1925年的点查现场,也能360度观赏乾隆刀的錾刻细节。这种虚实结合的展示方式,使"天字一号"从物理编号升华为文化符号。

  当我们在午门展厅凝视这张木凳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提醒我们:没有哪件文物天然高贵,1925年点查时,工作人员用同样认真的态度登记每件器物,这种平等性使故宫成为真正的文化共同体。木凳的磨损痕迹证明,真正能抵御时间侵蚀的,往往是那些被反复使用的器物。正如故宫古建专家所说:"最坚固的文物,是融入生活的文物。"每个"天字"编号都是守护者与文物的契约。当梁金生在文物账本上写下"现存完好"时,他延续的不仅是管理传统,更是一种文化承诺。

  站在2025年的故宫,这张天字一号木凳已成为解码中华文明的钥匙。它告诉我们:文明的传承不在于器物的贵重,而在于守护的诚意;历史的记忆不取决于书写的宏大,而在于记录的细致。当游客在展柜前驻足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板凳,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庄严承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