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想不到!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 186万余件藏品中“朱漆木凳”令人印象深刻!!
创始人
2025-10-31 12:06:21
0

  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

  【故宫天字一号文物竟然是个板凳】在故宫博物院浩如烟海的186万余件藏品中,若问哪件文物最令人瞠目结舌,答案绝对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编号"天字第一号"的镇馆之宝,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二层木踏凳!这个看似荒诞的真相,不仅颠覆了人们对"天字第一号"必属珍宝的刻板印象,更折射出中华文明最本真的文化基因。当我们穿越六百年的时光隧道,追溯这个"板凳"从紫禁城角落走向国家象征的传奇历程,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为珍贵的历史密码。1924年深冬的紫禁城,建福宫大火的余烬尚未散尽,一场关乎民族文化命脉的清点行动悄然启动。当清室善后委员会的专家们手持《千字文》走进乾清宫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承载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古老典籍,竟会成为六百年宫廷文物的新身份密码。按照传统规制,乾清宫对应"天"字,坤宁宫对应"地"字,这种源自《千字文》的编号体系,既延续了中华文明"以文载道"的传统,又为纷繁复杂的宫廷藏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坐标。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清晨,当庄尚严等学者推开乾清宫厚重的朱漆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稀世珍宝,而是一个略显陈旧的二层木踏凳。这个高约三尺、通体包镶文竹的矮凳,因其位于殿门入口的显要位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天字第一号"的当选者。正如学者单士元在回忆录中所言:"当时众人皆愕然,然细思之下,此凳虽寻常,却因缘际会占据了'天'字头把交椅,恰似历史开的一个幽默玩笑。"

  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实则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道至简"的哲学智慧。在紫禁城这座举世无双的宫殿群里,每一块金砖玉瓦都可能承载着帝王将相的传奇,而这个普通的踏凳,却以最朴素的姿态,见证了六百年间无数重大历史时刻。它不仅是帝王登基时迈出的第一步,更是无数宫廷秘辛的沉默见证者。

  当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个"天字第一号"文物时,会发现其精妙之处远超想象。通体采用珍贵的文竹包镶工艺,束腰处开有细长的矩形开光,四腿作鼓腿膨牙式,每条腿上均点缀着长方形透孔。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明清时期宫廷家具的极致匠心——看似简单的结构中,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透孔设计暗合"虚实相生"的哲学理念,文竹包镶则体现了"君子比德于竹"的文人意趣。

  在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中,这类文竹家具被称为"巧木作",其制作工艺堪称当时家具制作的巅峰。工匠们需选取三年生的优质毛竹,经过蒸煮、晾晒、打磨等数十道工序,方能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更为精妙的是,这个踏凳的尺寸比例严格遵循"黄金分割",二层踏板的间距恰好符合人体工学,既保证了使用的舒适性,又暗合了"天子临朝"的威仪要求。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踏凳在清代宫廷中实际承担着"顶门凳"的功能。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紫禁城时,这个看似平凡的木凳,便是侍卫们开启宫门的第一道工具。它见证了无数个黎明时分的更替,记录了王朝兴衰的点点滴滴。正如梁金生研究员所言:"这个踏凳虽无金玉之贵,却承载着紫禁城最真实的烟火气,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宫廷史。"

  1925年10月10日,当故宫博物院正式向公众开放时,这个曾经的"顶门凳"以"天字第一号"的身份,成为了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起点。在《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的泛黄纸页上,这个编号为"天字一至二,二层木踏登二个"的文物,与无数奇珍异宝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它的存在,不仅是对"天字第一号"传统认知的颠覆,更是对"文物面前人人平等"理念的生动诠释。

  在随后的百年岁月里,这个踏凳见证了故宫从皇家禁地到公共博物馆的华丽转身。1933年,当北平面临战火威胁时,它与其他百万件文物一起踏上南迁之路,在颠沛流离中守护着中华文明的火种。1949年后,它又以"镇馆之宝"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着新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正如故宫前院长郑欣淼所说:"这个踏凳虽小,却是故宫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瑰宝,不在于其物质价值,而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如今,这个"天字第一号"文物静静地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中,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作共同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它的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在追求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珍视那些璀璨夺目的明珠,也要呵护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普通之物"。

  站在这个"天字第一号"踏凳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拥有多少价值连城的珍宝,而在于能否读懂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在于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守护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平凡之物。这个看似幽默的"天字第一号",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华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它既有着"九天阊阖开宫殿"的恢弘气度,也有着"一砖一瓦总关情"的人文关怀。在这个意义上,这个普通的木踏凳,无疑是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镇馆之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