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30日电 香港报章10月30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资料图片
《大公报》发表社评:乱港不得人心 乱港必受惩处
警方国安处近日采取行动,拘捕2男3女,涉嫌在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协助及教唆暴动”、“串谋煽惑暴动”、“煽惑暴动”、“妨碍司法公正”及“作出具煽动意图的作为”。这一行动彰显警方国安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锲而不舍地追查与“黑暴”有关反中乱港案件,维护香港安宁,也向外界发出强烈信息:香港是法治之区,任何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都难逃法律严惩。
《文汇报》发表社评:踊跃投票是公务员尽忠履职担当负责的体现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向全体公务员发信,呼吁及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履行公民责任,踊跃投票。昨日,多位政府官员也透过多种方式,宣传投票意义,动员市民积极投票。公务员积极参与投票,是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遵守和尊重《公务员守则》的具体体现,更能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市民支持选举、参与投票。公务员以身作则参与投票,选贤举能,有力消除所谓政治中立的迷思,巩固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关系,携手推进良政善治。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国家赋予新使命 香港定有大作为
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香港须找准着力点。“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了加速重构的时期,国家致力于升级区域合作,以及持续扩大新兴市场“朋友圈”,香港在其中大有可为。“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特色,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所在,作为连接国家与全球的重要纽带,香港始终扮演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未来则要更多向“超级增值人”的角色转型,从单纯的桥梁角色转变为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有效驱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并充分发挥其作为“出海”平台的重要作用,创建更多新的伙伴关系与合作机制,以更好发挥服务国家的需要。与此同时,香港亦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新业务、新机遇,在服务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成就一个更具价值的自己。
《星岛日报》发表社评:基孔热扩散响警号 适度灭蚊防本地扎根
广东省夏天爆发基孔肯雅热疫情以来,录得零星输入个案的香港,近日终于确诊首宗本地病例。鉴于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低至千分之一,威胁相对有限,我们实不必过分忧虑。但大家亦不应掉以轻心——假如香港短期内出现大量本地感染个案,甚至演变成风土病,加重医疗系统负担,那确实会影响社会氛围,连带对年底举行的全运会和立法会选举造成干扰。目前政府已有不少应对措施,成效相当显著,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假如情况恶化,那自然应当适度发力,加强灭蚊防蚊行动。
《明报》发表社评:医疗投诉拖拉多年 终止研讯不明不白
一宗2010年提出的医疗失误投诉,医务委员会延至近日才正式研讯,而研讯的结果,却是案件拖得太久,为免“对被告不公”,必须终止研讯及调查。投诉人苦等10多年,换来的竟是一个不明不白的结局,涉事医生有否失误,无法水落石出,就连案件为何拖延多年也成为一个谜,无人为此负责及道歉,就连解释也欠奉。医生业界的专业自主,必须以克尽社会责任为前提。今次事件再度令人关注医疗失误投诉处理拖拉的问题。根据社协说法,目前至少还有两宗前后拖拉了近10年仍未有聆讯日期的投诉个案,情况令人难以接受。医委会若不想别人质疑“医医相卫”,处事必须合理公道,倘若做不好,政府就应该介入,改革医委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