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经贸关系迎来一连串积极信号。据多方消息指出,中美高层经贸对话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在贸易、投资与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务实合作的意愿。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TikTok出售案亦传出接近达成共识,美方还称,中美将就TikTok达成最终的交易协议。这些发展不仅标志著短期危机的缓解,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中美两大经济体在激烈博弈后,正逐步走向一种“竞争中求共存”的新型态平衡。

香港中通社图片
这一新平衡的形成,并非源自单方面的退让,而是双方现实利益与全球格局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数年,美国对华实施大规模关税与科技封锁,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然而,实践证明,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伤及自身。美国企业依赖中国庞大的制造网络与消费市场,通胀压力下,维持部分供应链稳定已成共识。与此同时,中国亦加速拓展多元贸易伙伴,深化与东南亚、中东、拉美及非洲的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RCEP的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持续落地,使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枢纽地位更加牢固。这使得美国难以通过孤立手段迫使中国就范,反而促使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寻求妥协。
在此背景下,TikTok命运的转折尤具象征意义。这款由中国企业开发的社交平台,凭借其创新的算法与内容生态,在全球尤其是年轻族群中掀起风潮,却也因此成为地缘政治的靶心。美方长期以“国家安全”为由施压其出售,本质上是对中国数字影响力扩张的焦虑。如今谈判趋向和解,显示美方开始接受“风险管控”而非“全面排除”的思路。只要核心数据留在本土、运营透明可控,美国社会对外来科技产品的包容度正在调整。这为未来更多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参照的路径——合规经营、本地化深耕、建立信任,比单纯的市场争夺更为重要。
中美人工智能各擅胜场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中美正在人工智能(AI)领域形成一种“各擅胜场、互补竞争”的新秩序。美国在顶尖晶片、基础模型研发与原创性理论突破上仍保持领先,Google、OpenAI等机构持续引领技术浪潮。中国则在AI的应用落地、场景创新与大规模部署上展现惊人速度。无论是智慧城市、金融科技、自动驾驶,还是电商推荐与工业互联网,中国企业正将AI深度融入社会经济毛细血管。这种差异化竞争,减少了正面冲撞的可能,反而催生了某种“技术生态位”的分野。双方在底层技术上角力,在应用层面却可能共享标准、互通数据(在合规前提下),形成既竞争又依存的局面。
21世纪的大国关系,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更像一场充满张力的“战略共舞”。谁能更好地管理分歧、控制升级风险,同时在关键领域保持对话与接触,谁就能在长跑中掌握主动。
中美经贸关系将持续受到国内政治、技术突变与国际局势的冲击。但此次谈判成果与TikTok事件的演变,释放出一个清晰讯号:极端施压难以奏效,务实妥协才是出路。对于企业而言,需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在合规框架下灵活布局;对于政策制定者,则应推动建立更透明、稳定的双边沟通机制,避免误判引发系统性危机。
(本文作者上官项果为香港青年辩论协会(商业分会)青年大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