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清晰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全会提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发展一以贯之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香港发展提供更多更大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节点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香港的优势和使命责任,主动认识和加快对接“十五五”规划,乘势而上,为香港发展开创新局面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首先,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继续扮演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重点关注“十五五”规划中关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这意味著国内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投资机会增多。香港工商界可以积极把握这些机遇,特别是在国家强调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方向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合作空间。

其次,要聚焦实体与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地聚焦实业,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对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而言,一方面要继续扎根实体经济,更加坚定聚焦主业、做精做实产业的决心,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要推动科技赋能,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产业链优势,加速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突破,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第三,要深化区域与国际合作。香港各界可以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桥梁作用。在扩大对外合作方面,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和营商环境优势,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当好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帮助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深耕大湾区方面,要积极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动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前海、河套等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在数据跨境流动、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的规则衔接,降低制度性成本,共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十五五”期间,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重要领域,都是香港施展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的发力点,香港各界要通过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蓝图,聚焦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共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从而在国家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实现香港更好发展。
(作者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陈丹丹)(本文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