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8日电 香港金融管理局28日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介绍“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下11组试验的主要成果与经验。报告亦阐述了金管局就“数码港元”的最新政策立场。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水志伟表示,“数码港元”一重点是利用“可编程性”及mBridge平台,解决跨境贸易融资与支付的固有痛点。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水志伟。图源:团结香港基金
金管局的试验结果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为用户带来好处。试验中更发现,鉴于香港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及全面的消费者保障,市民高度信任香港稳健的银行体系,因此市民对“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的接受程度相若,而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推进金融机构间使用“数码港元”进行支付。
水志伟表示,乐见金管局完成第二阶段“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并发表报告,并因应市场需求敲定优先发展批发层面应用。他指出,报告提及的“代币化资产结算”与“可编程性”(programmability)是关键领域,香港应集中利用此优势,测试最具价值的应用场景,例如利用可编程批发CBDC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于绿色债券等代币化资产的“货银两讫”(DvP),这能自动执行利息支付与到期赎回,提升效率及透明度。
水志伟表示,另一重点是利用“可编程性”及mBridge平台,解决跨境贸易融资与支付的固有痛点。传统贸易融资较依赖人手处理纸本文件,耗时且昂贵;而智能合约则可自动执行预设条款,在物流系统确认发货后即时付款,毋须繁琐的人手核对。至于mBridge则绕过传统汇款层层叠加的代理银行路径,让数码港元、数码人民币等货币实现7x24小时即时交易。香港应深化在此的枢纽角色,全力支持“数码人民币”的跨境应用。
他补充,在积极发展批发应用的同时,金管局可继续为零售“数码港元”做好准备,为市民未来的支付需求奠定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