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7日电(记者 谭畅)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日前在香港举行。该奖共设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年颁发一次,每项奖金120万美元。中通社记者近日对话获奖学者,了解他们研究背后的故事与思索。
其中,天文学奖平均颁予约翰·理察·邦德和乔治·艾夫斯塔希欧,他们在宇宙学方面有开创性工作,尤其是他们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的研究。

邦德(左)与艾夫斯塔西欧(右)。(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他们强调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宇宙学探测工具的重要性,并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对特定模型中宇宙的历史及其质量和能量组成所能揭示的内容,进行了精确预测。
同时,现代用于解释实验结果的数值程式几乎完全是基于邦德和艾夫斯塔希欧的物理学理论。
艾夫斯塔西欧现为英国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荣休教授,他坦言,能够获得该奖项是一种巨大的荣誉。而对于为何选择天文学作为职业生涯的追求,艾夫斯塔西欧说:
“因为我还没有长大。”
他指,人们在小时候似乎总会有一些宏大的问题,类似于“宇宙是什么?它从何开始,又将如何结束?”但随年岁渐长,这些问题会被下意识忽略,人们不得不去找工作、支付账单,并拥有一个家庭,再也没有时间去思考。
“但我没有长大,我只是想回答这些宏大的问题。”艾夫斯塔西欧说。他和邦德都认为,很幸运能在大学有份工作,能在职业生涯中继续去研究和追索。
在艾夫斯塔西欧小时候,家里唯一的书是一本儿童百科全书。他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对书中加利福尼亚州帕马洛天文台建设的200英寸望远镜印象深刻。建造这样巨大的望远镜,多么了不起而又鼓舞人心;艾夫斯塔西欧好奇人们会用这架望远镜发现什么。直到现在,他家中和办公室里都贴著这架望远镜的海报,提醒他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原因。
而对邦德来说,更多的是“思想(ideas)”。邦德现为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伦多大学教授。他为人类思想史的方方面面而著迷,无论是象征主义、古代智慧,还是科学知识。而物理和数学对他来说,是人类认知的精髓。而他人在学习上的引导,能引导这种对宇宙等好奇的产生。
邦德说, 在他出生的那段时期,乔治·伽莫夫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并创作了《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讲述一个宇宙历史的故事。伽莫夫尝试把宇宙的形成和地球的形成、地球上生命的形成联系起来,这完全吸引了邦德,并在日后更加深入地探索。
现时,人工智能(AI)发展越发全面。邦德鼓励他的研究生们去拥抱AI,他亦想建立一个基本理论,将其与如何适应物理学相关联。“我不认为它会取代人类、成为重要的威胁。它是人类的增强,而不是人类的替代。”邦德说,AI的知识是由人类给予,它整合了现有的知识,但并没有创造新的知识。它在所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分享日常爱好时,艾夫斯塔西欧谈及一件趣事,也引发他更多深思:他曾尝试教他的狗广义相对论,但狗狗就是无法理解。艾夫斯塔西欧由此想到,尽管他自认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狗从来没有理解过宇宙学。那人类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又真能理解宇宙吗?
“或许你永远无法了解你的世界,那么我们作为人类物种会理解宇宙吗?”艾夫斯塔西欧留下这样一个疑问。他也担心人的理解是有限度的,这也许正是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不过,他坦言,自己更喜欢慢节奏的整理,并不热衷使用AI。或许正是邦德与艾夫斯塔西欧这种好奇与探索的精神,构成了人们不断向宇宙迈进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