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正在客厅聊天地面突然沉降
【一家人正在客厅聊天地面突然沉降】10月24日,河北省承德滦平县居民发视频说所住单元楼一楼发生沉降。事发时,住户和家人正在客厅聊天,地面沉降后大家迅速抱着孩子避险。住户李女士回忆:“当时正和孩子玩,突然听到‘咔嚓’声,地板像波浪一样起伏,我们赶紧抱起孩子往门外跑。”滦平县住建局通报,沉降深度约15公分,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室内地面、门窗等部位出现明显损坏。社区工作人员连夜协助住户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并协调生活物资供应。25日,记者从承德滦平县住建局获悉,街道、社区将单元楼上所有住户转移,初步判断系该单元楼回填土发生沉降,已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组赶赴现场勘查。专家指出,此次沉降属于“回填土层压缩变形”,与威胁整栋楼安全的“地基塌陷”有本质区别。回填土是地基与室内地面之间的填充层,需通过分层夯实确保密实度。若施工过程中为赶工期未严格夯实,或后期因水管渗漏、雨水浸泡导致土质松软,均可能引发沉降。
“回填土沉降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房屋主体结构,但会引发地面开裂、门窗变形、管道断裂等问题。”专家强调,此次事件中房屋未出现倾斜或裂缝,说明桩基和承重结构稳固,但回填土层的质量缺陷仍需彻底修复,否则可能影响长期居住安全。
滦平县住建局25日发布通报,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涉事单元楼进行24小时监测,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房屋结构安全性进行复核。同时,要求开发商提供原始施工记录,核查回填土分层夯实、材料质量等关键环节。街道办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确保所有住户得到妥善安置,并根据专家评估结果制定修复方案,费用由责任方承担。”法律界人士指出,若调查证实开发商存在施工违规行为,住户可依据《民法典》要求赔偿财产损失及临时安置费用。目前,已有律师团队介入协助住户维权。
此次事件暴露出建筑施工领域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一位从业20年的土建工程师透露:“回填土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验收时难以完全检测密实度。部分开发商为降低成本,减少夯实次数或使用劣质填料,监理方若未严格履职,极易留下隐患。”数据显示,我国因回填土沉降引发的房屋质量问题年均超千起,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施工时土层冻结融化可能导致沉降加剧。对此,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专家建议:“应推广回填土压实度实时监测技术,并在施工规范中明确沉降预警阈值,将监测数据纳入竣工验收必备文件。”
此次滦平县沉降事件虽未造成重大伤亡,但再次敲响建筑施工质量的警钟。从“楼倒倒”到“楼陷陷”,每一次事故背后都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唯有强化全链条监管、严惩违规行为、推动技术升级,才能筑牢“住有所安”的底线。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房子是老百姓最大的资产,容不得半点马虎!”
目前,专家评估仍在进行中,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