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4日电 2025年10月24,港珠澳大桥迎来通车7周年。这座全长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以“桥—岛—隧”集群工程创下多项奇迹:120年设计寿命,可抵御16级台风与30万吨巨轮撞击;通车后粤港澳三地车程缩至45分钟,构筑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7年来,它不仅是经贸物流“大动脉”(珠海口岸进出口总值超1.24万亿元),更以“大桥游”吸引超45.7万人次游客,成为见证三地同心、民族自信的时代地标。

【卓越的工程设计】
港珠澳大桥首先是一座用硬核科技铸就的工程丰碑,它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空前的建设规模:大桥全长约55公里,是当今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跨越伶仃洋,采用Y形设计,东起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实现了三地间的陆路直连。
复杂的集群工程:大桥主体采用“桥—岛—隧”相结合的复杂结构。其中,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为了给航道留出空间,隧道深埋于海床之下,33节巨型沉管(每节重达8万吨,堪比航母)在深海精准对接,误差仅2厘米,被誉为“深海之吻”。
极致的耐久与安全:大桥的设计使用年限高达120年,远超普通跨海大桥。它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世界最大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能抵御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绿色的建造理念:工程建设非常注重生态保护。为守护“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大桥将承台深埋,并优化施工方案,实现了大桥通车而“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诺。
【独特的游览体验】
亲临港珠澳大桥,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它的魅力。
多维观赏
乘船远观:从海上的观光船眺望,是感受大桥磅礴气势的最佳方式。桥塔的“中国结”、“海豚”等造型与海天融为一体,非常壮观。
自驾穿越:驾车行驶在桥上,两侧是伶仃洋的壮阔海景,体验“跨山越海”的豪迈。
“大桥游”:自2023年12月15日起,大桥开通了旅游试运营项目。游客可以从珠海公路口岸出发,前往蓝海豚岛,近距离参观大桥的主体工程和风光。截至2025年10月,已吸引超过45.7万人次游客体验。
打卡亮点
邂逅白海豚:在游览时有幸能看到中华白海豚在碧波中嬉戏。
三地美景: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香港大屿山的山峦、澳门都市的天际线以及珠海的海岸风光。
【深远的综合价值】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远超一座普通的桥梁,它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见证。
区域的融合引擎:大桥将香港至珠海、澳门的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彻底改变了粤港澳地区的时空格局。它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一起,成功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了两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
经济的黄金走廊:大桥已成为大湾区不可或缺的经贸物流“大动脉”。截至2025年10月,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累计已超过1.24万亿元人民币。其“大桥通关—港澳转机—全球速达”的模式,也让其成为跨境电商的“黄金走廊”。
时代的精神地标:大桥被赋予了“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深刻内涵。它圆了国人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增强了民族自信,也成为粤港澳三地同心协力、共享繁荣的象征。(文字:香港新闻网收集整理 美术编辑:苏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