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举世瞩目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四中全会的公报开始部分“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段,专门指出:“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充分说明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重要性。
一以贯之的主题,始终不渝的初心,接力奋斗的足迹。四中全会吹响号角,乘风破浪谱写新篇,中国将迈上更加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后的第一时间,迅速在个人社交网页发表了学习体会。李家超表示,“十五五”时期对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十分关键,也正值“一国两制”实践迈入新阶段、香港加快实现“由治及兴”的重要时期。面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香港会在国家发展蓝图中找准优势定位,主动对接“十五五”规划港澳篇章,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香港肩负着自身发展和贡献国家的双重使命,四中全会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激励香港同胞聚焦“十五五”,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香港力量。
明确原则目标,提振发展信心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六个坚持”的原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定力和长远眼光。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决心、有能力、有底气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始终是为人民谋福祉,“人民至上”是不变的主题。
“六个坚持”的原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坚持高质量发展”,体现出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出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效益的价值取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把“有效市场”放在“有为政府”之前,蕴含对市场与政府关系定位的深层考量。
“六个坚持”的原则,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对内外环境的敏锐洞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是基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的现实,力图使中国发展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重大原则确定之后,宏伟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六个原则”充分彰显治国理政理论逻辑与政策逻辑的持续丰富和深化;主要目标明确了“十五五”的发力方向和重点。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的谋划,以及2035年目标的展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非凡的引领力、决策力和责任担当,令人信服,催人奋进!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把舵、运筹帷幄,亿万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到达胜利的彼岸!
全力攻坚破难,推进动能转换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的12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其中,“实体经济”“新质生产力”成为备受关注的关键词。
全会在阐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时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这清晰地指出中国经济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综观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随着服务业比重增加,经济发展逐步“避实向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情况下,这样的产业结构风险不大;但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时候,这样的产业结构十分危险,中国绝不走这条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经济是“命门”所在,全会强调实体经济是根基,并指出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这充分说明,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安全的认识透彻、谋划长远。
全会在阐述“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各领域积极创新实践,随着实践一步步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经济上行压力不小,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衰减,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5%以上的增长,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功不可没,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靠的就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全会对“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阐述,直接指向“中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主题,这也是“十五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试想,到“十五五”末,若新兴产业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中国的产业结构焕然一新,将为实施“十六五”规划、冲刺2035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发展前景更加美好、道路更加光明、信心更加坚定。
纵深推进改革,持续扩大开放
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工作重点,彰显我们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全会在阐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内需成为“战略基点”,这是定位上的重大变化,体现出党中央对中国发展阶段的精准认识和把握。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3万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消费大国,“内循环”的动力更加充足,因此,释放消费潜力是“十五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已见到实效。下一步“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是以改革创新思维推进扩大内需,预示着诸多新业态、新场景将会涌现。
全会在阐述“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时强调“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以改革为牵引,推改革成动力,靠改革破难题,为改革蹚新路,用“改革之手”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全会释放的明确信号。可以预见,“十五五”期间,中国在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将加快步伐,在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外资“国民待遇”、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等方面将会突飞猛进。
在阐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时强调“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这意味着“十五五”期间,中央将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同时,将大力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大进大出”“双向奔赴”将成为常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将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中国对外开放将呈现崭新格局。
全会强调:“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再次体现了总书记、党中央对港澳两个特区发展的支持、对港澳同胞的关爱,令港澳同胞倍感温暖,信心满满!
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号角响彻云霄、震天动地,中国奋进的脚步铿锵有力、气壮山河,“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欢欣鼓舞、精神饱满,让光荣和梦想,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上一篇:港澳平:选举不容干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