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12家中国公司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12家中国公司】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记者提问,欧盟于周三同意因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欧盟还将制裁范围扩大到多个国家,其中包括12家中国公司和3家印度公司,理由是这些公司帮助俄罗斯绕过西方在技术转让,尤其是军工生产方面的制裁。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郭嘉昆表示,欧方一再以涉俄为由对中国企业发起非法单边制裁,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经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多次强调,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没有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郭嘉昆说。他明确强调,包括欧美诸国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与俄罗斯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往来。在此情况下,欧洲方面根本没有立场、更没有资格对中俄企业间的正常交往与合作指手画脚、妄加评论。我们严正敦促欧方,立即停止以中国为借口、无端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此类行径有悖于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中方将不遗余力,采取一切必要且合理的措施,坚定而有力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可见,欧盟此次制裁,打着“涉俄”的幌子,对中国企业发起非法单边制裁,其背后逻辑荒谬至极。中国并非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更非冲突当事方。自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推动劝和促谈,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化解矛盾。在军备物资方面,中国严格遵守国际规则,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对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更是进行严格管控。如此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与欧盟无端指责的“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相去甚远。
欧盟将制裁矛头指向中国企业的所谓“理由”,不过是对正常商业合作的恶意曲解。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频繁。包括欧美在内的众多国家都与俄罗斯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这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的合理选择。中国企业在遵守国际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与俄罗斯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本是无可厚非之事。欧盟却无视这一基本事实,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和政治偏见,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更是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公然破坏。
从更深层次来看,欧盟此次制裁行为,暴露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和霸权思维。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欧盟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视而不见,而对不符合其意愿的行为则进行无理指责和制裁。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合作基础。长此以往,欧盟将失去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
面对欧盟的无理制裁,中方坚决反对并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中方敦促欧方停止拿中国说事、损害中方利益,因为这种行为不利于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合作共赢才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和大势,任何试图破坏这种合作关系的行为都将遭到双方的反对。
同时,中方明确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不会坐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企业合法权益方面,中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严正交涉,还是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中国都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欧盟对中国 12 家企业的无理制裁,是一场毫无根据的政治闹剧。中方的强硬回应,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有力维护。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应摒弃霸权思维和双重标准,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发展利益,共同推动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各国才能共同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