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战机空投重磅炸弹炸毁乌军指挥所
【俄战机空投重磅炸弹炸毁乌军指挥所】10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俄军苏34战机打击俄乌前线乌军指挥所的画面,视频中,苏34战机呼啸起飞,两位飞行员默契配合、并肩奋战,驾驶战机翱翔于高空之上,精准投下多枚重磅炸弹。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此次空袭行动成功炸毁了乌军的一处指挥所,指挥所内的乌军士兵无一幸免、全部被歼灭。完成任务后,苏 - 34 战机顺利返航。当一枚重达3吨的FAB-3000航空炸弹从9000米高空坠落,刺眼的火光闪过,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乌军前线指挥所瞬间被夷为平地。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近日对乌军前线指挥所实施了一次“毁灭性打击”,俄国防部发布的视频显示,战机在高空投下重磅炸弹,剧烈爆炸后目标彻底从地图上消失。这片土地上,爆炸声已成为日常背景音。10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攻击无人机及“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军工综合体所需的能源设施实施了一系列打击。同一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则宣布,其空降突击部队在顿涅茨克州成功控制了多布罗皮利亚方向的库切里夫亚尔定居点,并俘虏了数十名俄军士兵。
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投下的FAB-3000航空炸弹,单枚重量就达3吨,装药量惊人,其爆炸威力足以摧毁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炸弹落地的瞬间产生刺眼火光,紧接着巨大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地面被炸开一个深坑,周围的树木和简易工事瞬间被掀飞。这种级别的轰炸,对于乌军前线指挥所来说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前线指挥所通常是乌军作战指挥的“大脑”,负责协调兵力部署、传递作战指令。一旦被摧毁,周边乌军的作战体系就会陷入混乱,指挥链断裂,情报也无法传递出去,这使俄军能在局部战场迅速占据优势。
近期,俄乌双方同时加大了对彼此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力度。乌军多次出动无人机打击俄罗斯战略纵深的战略目标、炼油厂与发电厂。今年6月,乌军发动“蛛网行动”,无人机长途奔袭俄军6个战略机场,造成俄军多架战略轰炸机严重受损。8月以来,乌军又持续轰炸俄罗斯炼油及输油设施,导致俄炼油产能下降近四成,国内成品油供应持续紧张。面对乌克兰的攻势,俄方也还以颜色。10月8日,俄军对乌北部切尔尼戈夫州和中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袭击,导致部分地区紧急停电,受袭油库起火。
随着“夏季攻势”的结束,双方除了在战场上继续厮杀外,在外交和舆论场也在暗中角力。俄总统普京宣称今年已夺取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及212个定居点。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也宣布俄军在“夏季攻势”中斩获“重大胜利”。但从第三方智库公布的战场态势信息来看,这种胜利仍停留在局部推进阶段,并未实现战略突破。乌军自7月起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已有效遏制俄军快速突进的势头。俄军的“夏季攻势”在前线尽管有效消耗了乌军力量,但未能实现“纵深突破”。
据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正与乌克兰联合提出一项 “12点建议”方案,核心是推动俄乌沿当前战线停火,意图在乌克兰问题上争取话语权。舆论认为,这一方案与美方日前提出的“就地停火”方案相似。欧盟此次的建议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提出的“就地停火”的方案较为接近。这表明欧盟意图抓住时机显示与特朗普提案的一致性,同时也意在牵制美俄之间绕过欧盟就乌克兰危机达成交易。但俄罗斯已明确拒绝相关提议。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通话中重申了俄罗斯的立场,那就是拒绝任何“先停火”方案和“冻结”现有战线提议。
俄罗斯、乌克兰及欧洲还一直大打“舆论战”,将无法实现停火的责任推卸给对方。乌克兰与欧洲始终要求“先无条件停火,再坐下来和谈”,乌克兰、欧洲及美国建制派则不断打出“感情牌”、“价值观牌”、“人道牌”与“经济牌”。乌总统泽连斯基也频繁通过外交场合向西方证明,乌克兰具备长期作战能力,可与俄罗斯持续缠斗。面对乌克兰及西方国家的唱衰,俄罗斯在舆论层面展开反击。普京公开表示 “当前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俄罗斯手中” ,这番话与其说是向军事将领通报战况,不如说是投向西方世界的“心理炸弹”。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与军事行动同等重要,双方均在通过“叙事构建”塑造战场胜负认知。
俄乌冲突已进入高消耗的战略相持阶段。双方正利用秋季这段时间休整,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大战做准备。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5月16日俄乌代表团曾举行会谈。但和谈桌旁的握手与战场上的厮杀形成鲜明对比——双方在领土与安全保障等关键议题上寸步不让。前线士兵的生存法则已被彻底改写。一名乌军中尉在战地日志中写道:“我们拆解无人机不得超过十分钟,转移间隔缩短到两小时。混凝土建筑是最危险的棺材。”而俄军士兵则流传着苏-34的绰号:“签证官”——意指被其炸弹命中者将 “即刻获得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