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22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王丰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五五”规划方向受到全球瞩目。受访专家认为,新形势下发展和安全均重要,中国经济“强身健体”,才能无惧外界风险,中国高质量发展可为全球变局提供稳定锚。

中国山东港口货物 图源:新华社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贾若祥20日表示,“十五五”规划编制,遵循“国内国际相统筹”原则。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贸易形态转变、国际发展趋势新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均是规划编制中重点研判的内容。中国通过集中力量办好自身事,扎实推动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当前制定“十五五”规划,内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22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美国对中国打压转为台面化,从先进芯片到航运等各领域,胁迫、勒索式打压政策层出不穷,焦点问题愈加突出。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著力点,国内经济运行更需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国内大循环。
9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包括“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显示“十五五”规划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且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余凌曲分析,中国对世界的开放水平会继续提高。美国发起贸易战唇枪舌战,但从全域视角来看,全球商品贸易流动持续,中国企业加工基地放在墨西哥、越南等国。中美贸易规模下降,表面连接度降低,中美之间的紧密链条却并未中断,总体来说贸易战“斗而不破”。在技术上这种表现更甚,中美成为全球两大AI技术中心,美企投资中国科创企业即使减少,关键赛道的技术和产品关联度却在提升,隐性联系愈来愈多。
余凌曲续指,新形势下发展和安全均重要,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韧性与安全。只有“强身健体”,确保抗打击能力,才能应对外部“黑天鹅”、“灰犀牛”等风险。“十五五”规划或更强调科技驱动,扩大内需,经济、社会及政策相互配合,建立保障体系,中企在全球增强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人民币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大台阶,前4年平均增速达5.5%。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余凌曲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可为全球变局提供稳定锚。“中国高质量发展是以科技为驱动,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扎实产业基础。展望‘十五五’,中国高质量发展有助降低全球能源消耗,中国优势产业的技术进步成果可为全球创造更友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验分享及基建出海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