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华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华】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2025年10月21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将于明年初访华”一事作出正式回应。他强调,中方对中美高层交往持开放态度,但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方必须停止任何形式的挑衅行为,否则访问将失去实际意义。”这场外交交锋,再次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敏感性推至聚光灯下。
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已与中国领导人达成共识,计划于明年初访问中国。”这是继9月中美两国元首通过电话沟通后,特朗普首次公开确认访华意向。此前,美方已于9月底派出高级代表团赴华“踩点”,试图为高层互动铺路。
然而,特朗普的表态背后,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却未停歇。10月15日,美国国务院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包括“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及配套弹药,总价值达3.8亿美元。此举被中方视为“以行动否定言辞”,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当日直言:“美方一边谈合作,一边卖武器,这种‘两面派’做法注定徒劳无功!”
在21日的记者会上,郭嘉昆的回应既展现开放姿态,又划出清晰红线。他首先肯定元首外交的战略价值:“中美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对双边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但随即话锋一转,直指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美方若想访问取得成果,必须停止对台军售、停止官方往来、停止‘以台制华’的错误行径。”
中方的强硬表态并非空穴来风。据统计,2025年以来,美国已累计对台军售11次,总额超过4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军事专家李伟分析称:“美方试图通过武装台湾来制造两岸紧张,本质是将台湾当作遏制中国的棋子。中方必须用行动表明,红线不容触碰。”
特朗普政府此次主动释放访华信号,被国际舆论视为“战术调整”。此前,美方在贸易、科技领域对中国发起多轮打压,包括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等。然而,这些举措并未阻止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搭载的国产芯片性能已接近国际顶尖水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突破25%。
回顾近年来中美互动,元首外交始终是关键转折点。2023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达成“共同管控竞争”共识后,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逆势增长8.2%,达到7600亿美元。然而,2025年4月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后,两国经贸关系再度紧张。
“历史证明,中美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伤。”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黄惠康强调,“此次访华若想避免重蹈覆辙,美方必须做到三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取消对华不合理关税、解除科技领域非理性制裁。”
当前,中美博弈的影响已远超双边范畴。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提出的“和平共识”获得120个国家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合作推动《巴黎协定》实施进入快车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警告:“若中美陷入‘新冷战’,全球将付出沉重代价。”
这种背景下,中方对特朗普访华的回应,既是对美方的明确告诫,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对于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中国网民态度鲜明。在微博话题#外交部回应特朗普访华#下,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欢迎来谈,但别带着军火清单!台湾是中国底线,这一点必须说清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三项前提条件:停止对台军售、取消301调查关税、将TikTok禁令延期至谈判结束后。若美方接受,访问或可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升;若继续“说一套做一套”,则可能重蹈2017年“贸易战”覆辙。
中美关系就像一艘巨轮,既不能急转弯,也不能停滞不前。关键在于美方能否摒弃‘零和博弈’思维,真正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当特朗普的专机跨越太平洋时,它承载的不仅是两位领导人的会晤,更是两种理念、两种道路的碰撞。中方的回应清晰而坚定:欢迎对话,但核心利益绝不让步;期待合作,但底线思维不容突破。在这场关乎世界未来的博弈中,唯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让巨轮避开暗礁,驶向共赢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