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感毒株来袭 最危险的是这几类人
【新流感毒株来袭 最危险的是这几类人】10月21日消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比往年要早了一个多月。多个西方国家近期也发现流感病例开始明显增加。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卫生部门发布的流感监测报告显示,当前流行的毒株类型主要为甲型H3N2亚型,而去年同期则以甲型H1N1毒株为主导。由于两种毒株的抗原特性存在差异,公众体内针对H1N1毒株形成的抗体对H3N2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导致人群对当前流行株的整体免疫力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一变化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今年流感季较往年提前两周来临,多地医疗机构接诊量呈现阶梯式增长。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候诊区座椅已全部坐满,分诊台前持续有患者排队登记。据门诊统计,近三日单日接诊量突破600人次,其中甲流核酸阳性率达47%。正在候诊的王女士向记者描述病况:"这次流感比普通感冒厉害多了,我前天凌晨突然开始畏寒,体温计显示39.2℃,吃了退烧药也降不下来。全身肌肉像被重物碾压过,尤其是后背和腓肠肌,连平躺都困难,咳嗽时胸腔跟着疼。"
与普通感冒渐进式发病不同,H3N2流感呈现典型的急性起病特征。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记录显示,约63%的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症状骤变。典型病程表现为:晨起时仅有轻微咽干,午后即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眼眶压痛和太阳穴搏动性疼痛。肌肉酸痛常集中于腰背部和大腿前侧,部分患者出现翻身困难。呼吸道症状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约半数患者伴有金属音咳嗽,鼻分泌物从清涕转为黄脓的时间较普通感冒缩短50%。
63岁的张先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例具有典型性。其病程记录显示:发病首日体温38.5℃,自服感冒药后次日降至37.8℃,但第三日凌晨突发气促,血氧饱和度降至91%。急诊胸部CT显示双肺下叶斑片状影,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但C反应蛋白达89mg/L,最终确诊为流感病毒性肺炎。该病例印证了H3N2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特性,尤其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具有更高重症转化风险。
李侗曾医师指出,以下几类人群感染H3N2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属于高风险群体:老年人,特别是65岁及以上人群;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肥胖人群。"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流感不仅仅是'重感冒',可能迅速发展为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李侗曾强调。
防护措施至关重要!面对提前到来且可能更为严重的流感季,专家建议市民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尽管毒株有所变化,但今年的疫苗已包含对H3N2的保护,仍是预防流感的首选方法。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流感季已经提前到来,面对免疫力较低的H3N2毒株,我们唯有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流感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