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也能点外卖了
【村里也能点外卖了】一声手机提示音在农家的院子里响起,一份热乎乎的包子正穿越乡间小路,送往正在麦收的农民手中 —— 这不再是城市专属的场景,如今正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悄然上演。“村里也能点外卖了”—— 这则简单直白的热搜词背后,是中国乡村正在经历的一场生活方式革命。从山东即墨到贵州安龙,从安徽长冲到河南巩义,乡镇外卖如雨后春笋般在乡村扎根生长,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味蕾,更悄然改变着乡村的商业生态和生活方式。
在青岛即墨区灵山街道,29 岁的金磊今年 6 月开始了他的乡村外卖事业。开业第一天,他和姐姐就接了 20 多单,而到了端午节假期,订单迎来大爆发 ——一天 74 单,三个人从早忙到晚。金磊的摩托车穿梭在村庄之间,最远的一单要跑 5 公里外的村子。他观察到,学生和老人是乡村外卖的主力军。许多老人自己不会用手机点餐,大都是子女帮忙点的。有一户人家,老人身体不便,子女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做饭,现在通过点外卖解决了这个难题。更让金磊意外的是,农忙时节,有农户直接在地头上点了十几个包子,一家人坐在地头解决了午餐。这份便利,以前是城市居民的专属。
乡镇外卖与城市外卖的运行逻辑截然不同。在人口集中度低的乡镇,配送距离往往更远。以江苏徐州大彭镇为例,外卖配送距离从 3 公里扩展到了直线距离 8.8 公里,甚至还会接到跨省订单,实际配送距离达 10 公里左右。面对这些挑战,乡镇外卖平台探索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预约配送” 模式应运而生:偏远村落用户下单时可选择 “次日达”,平台攒够一定订单后集中配送,降低单次配送成本。同时,自提点模式也在各地推广 —— 在村委会、村口小卖部设外卖自提点,用户下单后配送到自提点,自己去取。在贵州某山区乡镇,靠 10 个自提点覆盖了 20 个自然村,配送效率提升了 60%。
在安徽长冲村,柳康宁和张栩琦经营的 “半山小皖菜” 不仅是餐厅,还成了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考虑到亲子游客的需求,他们专门推出 “儿童营养套餐”;为留守老人免费供应 “一元暖心汤”;还开启了快递代取业务,每天能收 200 多件快递。柳康宁还会骑着车,把大件快递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门口。这种多元化的服务,让乡村外卖拥有了比城市外卖更丰富的内涵,也成为连接村民情感的纽带。
乡镇外卖不仅方便了村民,也为乡镇商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灵山镇经营了十七年饺子店的房先生,加入外卖平台后销量几乎翻倍增长。他说:“此前,饺子店里每天只有 20 份左右,现在每天能达到 40 份,遇到高峰期能达到 60 份”。更重要的是,乡镇外卖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根据美团研究院 2021 年的调查报告,美团外卖平台的骑手中,77% 来自农村,约四分之一来自原来的国家贫困县。这些数据表明,外卖平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低门槛的就业机会。
乡村外卖的兴起,与各地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贵州安龙县,当地全力推动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提质完善,让智能快递柜扎根村落,快递、外卖直送村口。安龙县工科局副局长黄涛介绍,当地已实现全县各品牌快递、外卖进村。2024 年 6 月以来,安龙县在全县布局250 多个智能快递柜点位,覆盖 90% 以上村居。村民买快递、点外卖,只需填写村内快递柜地址就能送达,“物流最后一公里” 不再是农村消费的阻碍。
在山东即墨送外卖的金磊对未来充满信心:“城市里送外卖太卷,农村里天地还很广阔”。他计划,如果订单量继续增加,将招聘更多的外卖员。乡镇外卖的兴起,不只是多了一种服务,更是在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与生活品质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