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
【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当地时间10月19日,法国卢浮宫遭伪装成施工人员的劫匪7分钟盗走8件珍贵珠宝。英国退休总警司分析,从这起劫案的细节来看,应该是臭名昭著的粉红豹团伙所为。据图片显示,卢浮宫阿波罗长廊内,碎玻璃散落一地,空荡荡的展柜仿佛在无声诉说那个周日上午的惊心动魄。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刚刚开馆半小时,四名蒙面劫匪伪装成施工人员,从塞纳河一侧施工区闯入。他们利用升降吊篮从外部进入博物馆,直抵收藏着法国王室最珍贵珠宝的阿波罗长廊。接下来的七分钟,这些经验丰富的歹徒打碎展柜玻璃,盗走极珍贵的拿破仑时期珠宝,然后乘摩托车扬长而去。法国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证实,这批被盗文物的价值“无法估量”。据公开信息,粉红豹是1999年成立的国际犯罪团伙,名称源自1964年美国电影《粉红豹》。该组织成员约200人,专攻高端珠宝钟表抢劫,涉及全世界逾150起案件,总金额超2.5亿欧元。菲利普斯表示,相较于绘画和手工艺品这类不好出手的目标,嫌犯更倾向于劫走更容易拆解和隐藏的高价值珠宝。以该团伙一贯的效率而言,这批卢浮宫的珠宝很可能已经走私出了法国。此外,专家还表示,嫌犯们分解这些珠宝,只需要花费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
卢浮宫这座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在此次劫案中暴露出惊人的安全漏洞。根据现场信息,四名劫匪中两人身穿工人装和黄色反光背心。他们利用升降装置从建筑外部阳台潜入室内。这些歹徒使用角磨机打碎展柜玻璃,目标明确地劫走了9件拿破仑时期的珠宝。案件发生时,卢浮宫的警报系统据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安保人员是否听到了警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位当时在馆内的中国旅法学者透露,案发当天上午9点开馆后,“安保并没有完全就位,很多人迟到”。
国际刑警组织的资料显示,该集团成员约有200人,多数为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过去十多年里,他们共涉嫌实施了150多次抢劫,涉案总金额高达2.5亿欧元。“粉红豹”的作案特征鲜明——训练有素,作案时间短,通常不超三分钟,且不实行极端暴力。
“粉红豹”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精密的作案手法。比利时侦探诺特·雷达姆分析,他们的大多数案件作案模式如出一辙。第一个走进珠宝店的人通常衣着得体,假扮顾客,但手上有枪,负责威胁店员、保安和其他顾客不要乱动。其他同伙则带着铁锤、鹤嘴锄等工具上场,快速敲碎珠宝展柜,将珠宝名表塞进背包。得手后,他们乘坐偷来的汽车逃离。“一定是旧车,开了10年的旧车,”诺特·雷达姆说,“因为旧车更不显眼,也易于处理,最简单的就是抛弃了事。”
“粉红豹”的成员背景复杂而专业。据一名叫德洛丹的骨干头目记述,他于1975年生于贝尔格莱德,曾服役于塞尔维亚皇家最高军事司令部特种作战部队——“猎鹰”。2001年4月,德洛丹首次参与“粉红豹”行动,抢劫法国西南部城市比亚里茨的一家珠宝店。在行动前,团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准备——一名女同伙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踩点”,带回来珠宝店的平面图和分区图,“数据精确到了厘米”。然后团队成员一遍遍演练:闯进门、拔枪怒喝、砸破玻璃抢珠宝、逃离……有人专门测时间,有人专门找纰漏。真正的行动只用了不到47秒,比卢浮宫劫案的7分钟还要短得多。
面对“粉红豹”多年来的猖獗作案,国际刑警组织于2007年秋天专门组建了“粉红豹”工作组。来自伦敦、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和东京的警方通过该组织展开合作,交换信息。然而,摧毁这一犯罪网络困难重重。“粉红豹”的组织结构灵活且隐蔽。一名前成员透露,组织的确存在,但并不正式。许多人都是通过朋友推荐来完成任务,并不是所有人彼此之间都认识。有一个核心领导层决定如何完成任务,以及谁来支付成本。成员们经常返回黑山或塞尔维亚,然后等电话通知下一次行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成员的被捕往往是内部人告发的,“这样是为了调整队伍,或让警方的激烈情绪得到适当的释放”。
对于此次震惊世界的卢浮宫劫案中失窃的9件拿破仑时期珠宝,巴黎德鲁奥拍卖行总裁亚历山大·吉凯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些承载着法国历史记忆的珍宝几乎无法通过非法渠道变现。这位资深艺术品鉴定专家将此次盗窃事件与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进行类比:"当年的窃贼文森佐·佩鲁贾显然低估了达芬奇名作的全球知名度,他天真地以为能将这幅无价之宝藏在佛罗伦萨公寓的床板下等待时机出手,结果却在两年后束手就擒。"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劫匪在仓皇逃离过程中不慎遗落了一顶极具历史价值的"欧仁妮王后后冠"。这顶镶嵌着412颗钻石和珍珠的银质冠冕,最初由拿破仑三世为妻子欧仁妮王后定制,1855年首次亮相巴黎世博会时即引发轰动。1988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这顶见证法兰西第二帝国兴衰的王冠以13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创下当时珠宝拍卖纪录,随后由匿名藏家捐赠回卢浮宫永久陈列。
"这些被盗物品早已超越物质价值范畴,"吉凯洛凝视着展柜中剩余展品的目光充满忧虑,"它们是法兰西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每一件都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基因。"他特别指出,被盗的9件珠宝中包含拿破仑加冕时佩戴的祖母绿胸针、约瑟芬皇后订婚戒指复刻品等文物级展品,其文化价值远非保险估值所能衡量。
基于三十余年艺术品交易经验,吉凯洛分析认为这批赃物几乎不存在合法流通可能:"它们的全球认知度太高,任何正规拍卖行或私人藏家都不敢冒险接手。"他预测盗贼可能陷入与1911年《蒙娜丽莎》窃案相同的困境——当年佩鲁贾试图将画作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时,工作人员仅凭画作背面特有的卢浮宫编号就识破了骗局。
回溯艺术史上的著名盗窃案,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失窃后,整个欧洲艺术界为之震动。直到两年后,窃贼在试图联系法国驻意大利领事时被当场抓获,这幅旷世名作才重返卢浮宫。如今,随着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的发布和全球艺术机构的联动追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正屏息等待,期盼这9件承载着法兰西荣耀的珠宝能像百年前的《蒙娜丽莎》一样,早日重现卢浮宫阿波罗长廊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