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的背后看出中国经济哪些势头
【5.2%的背后看出中国经济哪些势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其强大的应变破局能力和抗压耐压的强大韧性。国家统计局 10 月 20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 0.2 和 0.4 个百分点。这一数字迅速引发国内外经济界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超出了市场预期,更因它揭示了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三大核心势头 —— “稳” 的格局更加牢固、“进” 的势头更加明显、“韧” 性十足。
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在几天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 2024 年的 3.3% 放缓至 2025 年的 3.2%。相比之下,中国仅第三季度经济总量就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德国 2024 年全年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从纵向看,中国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 0.2、0.4 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对于中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能够保持稳定发展殊为不易,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更显可贵。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同时,9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比上月上升。这些数据表明,前三季度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核心 CPI 涨幅连续 5 个月扩大,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成效持续显现。从国际收支看,外贸展现强大韧性,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
“稳” 字之上,“进” 的势头更加明显。今年以来,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5 和 3.4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9% 和 16.7% ,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从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世,到无人驾驶加速走向日常,“创新链 + 产业链” 深度融合,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以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与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中国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连续 8 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经受住了考验。中国不仅出口的产品持续向新向优,外贸 “朋友圈” 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前 7 个月,中国是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比去年同期增加 14 个。中国 9 月份出口额创 6 个月以来最快增速,彰显出强劲韧性。多元化市场成为出口增长的有力支撑,外贸新动能成长壮大,“新三样” 产品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美国蔻驰中国区总裁李丽安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未来 3 到 5 年计划将在华营收业绩翻一番。”外媒对中国经济数据也高度关注。《纽约时报》评价称,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实现了平稳增长。德国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李楠透露,公司发布了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中国本土团队用 “中国速度” 主导开发。同月,汉高公司在上海建立的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启用。汉高大中华区总裁安娜称,“中国的研发和应用节奏越来越快,唯有打破内部壁垒,才能跟上这一节奏”。
面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之势,不少人都在思考,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内在逻辑?事实上,这是供给、需求、人才等多种优势协同联动的结果,也离不开政策的加持与给力。今年以来,中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从 “两新”“两重” 政策加力扩围,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加快。尤其是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了扩大服务消费等措施,并加强相关项目组织调度,形成了政策合力。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数字之中,蕴含的不只是短期成绩,更是长期之 “势”。今年是中国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 “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一路走来,中国经济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的。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但中国经济 “稳” 的格局、“进” 的势头、“韧” 的特性没有改变。